[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轻质夯土墙的夯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9537.2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8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苏;何彬生;程宝林;蔡茂海;汪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E04B2/84;E04G21/00;C04B111/20;C04B111/52;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夯土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夯土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轻质夯土墙的夯土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黏土0.39~0.49份、米石0.08~0.18份、砂0.13~0.23份、石灰浆0.14~0.24份和锯末面0.04~0.08份;该夯土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配比将所述黏土、米石、砂、石灰浆和锯末面混合并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还公开该夯土材料制造轻质夯土墙中的应用,该轻质夯土墙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支模、浇筑、拆模、养护和抹面的步骤;本发明的夯土材料适用于轻质夯土墙,并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保温隔热性、隔音防噪性和抗压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体是一种用于轻质夯土墙的夯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夯土建筑是以石或木制锤等工具,将原状生土分层夯实以构建承重墙的建筑。夯土建筑作为一种传统建筑,因其造价低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性能好、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墙体材料可重复利用及居住舒适等特点,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仍然被广泛应用。
对于夯土墙来说,其力学性质受到所用土体自身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由于传统夯土墙的土体自身材料强度低,且在干燥条件下为脆性材料,基本无延性,破坏无征兆,加之土体材料的耐久性能差,导致其在防水性、抗震性和耐久性等方面存在天然缺陷。为了改善和解决上述问题与缺陷,不仅要从传统夯筑方式及工具上进行改进,更需要从夯土墙体本身材料的角度进行优化改良。
因此,我们亟需一种适用于轻质夯土墙,并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保温隔热性、隔音防噪性和抗压性的夯土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夯土材料,以至少达到适用于轻质夯土墙,并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保温隔热性、隔音防噪性和抗压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夯土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黏土0.39~0.49份、米石0.08~0.18份、砂0.13~0.23份、石灰浆0.14~0.24份和锯末面0.04~0.08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黏土能够增加夯土材料本身的粘聚性;所述米石能够增加轻质夯土墙的整体刚性、承载性和粘聚性;所述砂能够使夯土材料更加密实;所述石灰浆能够使各组分粘结在一起,从而增加所述夯土材料的可操作性和粘聚能力;所述水泥不仅能够增加夯土材料的粘聚力,还能对所述黏土、米石和石灰浆进行粘聚力加强,从而让各组分更好地混合,以增加所述轻质夯土墙整体的刚性;所述锯末面能够减轻轻质夯土墙的单方比重,并且通过自身的自然香味调节气味。其中,所述黏土、米石、石灰浆和水泥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提高了所述夯土材料的粘聚性。
需要提醒的是,协同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些组分往往同时通过几方面作用的配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性能的显著提高。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夯土材料的含水率≤8%。
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所述夯土材料的含水率进行限定,有助于快速成型,易于造型。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米石的粒径为2~4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所述米石的粒径进行控制,不仅更易于控制墙面的平整度,而且能够增加单方承载力,也更易于密实。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锯末面的原料为天然实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锯末面的含水率≤5%。
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所述锯末面的含水率进行限定,有助于保留原木的气味。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锯末面的粒径≤3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所述锯末面的粒径进行限定,能使其完全融于夯土材料中,并且减轻轻质夯土墙的单方比重,并且通过自身的自然香味调节气味。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天然实木包括松木、柏木和橡木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9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