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极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0651.7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9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田柏峰;孙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天冶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103 | 分类号: | H05B7/103;H05B7/10;H05B7/02;H05B7/144;C21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自动化 控制系统 | ||
1.一种电极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基架(1)、基座(2)、升降装置(3)、工位调整装置(4)、横臂(5)、电极圆调节装置(6)和电极夹持装置(7),其中:
所述移动基架(1)作为承重主体、通过工位调整装置(4)可旋转的安装在基础台上,移动基架(1)的上侧开设有三个上通孔(101),上通孔(101)的周围对称设置有多个上引导轮(102),移动基架(1)的下侧对应开设有三个下通孔(103),下通孔(103)的周围对称设置有多个下引导轮(104);
所述基座(2)水平设置在移动基架(1)的底部,所述基座(2)包括两组双头铰接座(201)、四组安装臂(202)和一个水平安装座(203),两组双头铰接座(201)对称安装在移动基架(1)的底部,安装臂(202)的一端铰接在双头铰接座(201)上,安装臂(202)的另一端固定在水平安装座(203)上,所述安装臂(202)之间设置有加强梁(204);
所述升降装置(3)的底部水平固定在基座(2)上,升降装置(3)的顶部固定在横臂(5)的底部;
所述工位调整装置(4)用于驱动移动基架(1)、基座(2)、升降装置(3)和横臂(5)整体旋转,工位调整装置(4)包括滑轨(401)、滑轮(402)、转轴座(403)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滑轮(402)安装在移动基架(1)的底部、且与滑轨(401)配合工作实现定轨迹运动,所述滑轨(401)铺设在基础台上,所述转轴座(403)的顶部安装在移动基架(1)的底部中央位置,转轴座(403)的底部通过旋转驱动装置安装在基础台上,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或液压马达;
所述横臂(5)分为水平、等距、平行布置的第一横臂(501)、第二横臂(502)和第三横臂(503),所述第一横臂(501)和第三横臂(503)对称布置、其末端均向外倾斜120°形成斜臂,所述斜臂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长槽(504);
所述电极圆调节装置(6)分为第一伸缩装置(601)、第二伸缩装置(602)和第三伸缩装置(603),所述第一伸缩装置(601)安装第一横臂(501)的斜臂末端,所述第二伸缩装置(602)安装在第二横臂(502)的斜臂末端,所述第三伸缩装置(603)安装在第三横臂(503)的直臂末端;
所述电极夹持装置(7)分为第一夹持器(701)、第二夹持器(702)和第三夹持器(703),所述第一夹持器(701)垂直安装在第一横臂(501)的斜臂上,第一夹持器(701)能够在第一伸缩装置(601)的驱动下沿第一横臂(501)的长槽(504)前后移动,所述第二夹持器(702)同轴安装在第二横臂(502)的直臂上,第二夹持器(702)能够在第二伸缩装置(602)的驱动下沿第二横臂(502)的直臂前后移动,所述第三夹持器(703)垂直安装在第三横臂(503)的斜臂上,第三夹持器(703)能够在第三伸缩装置(603)的驱动下沿第三横臂(503)的长槽(504)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圆调节装置(6)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油缸(604)和调节连接件(605),所述调节油缸(604)安装在横臂(5)的末端,调节油缸(604)的伸缩杆通过调节连接件(605)连接电极夹持装置(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夹持装置(7)包括夹持壳体(704)、弧形夹持座(705)、移动卡箍(706)、导电线(707)、移动槽(708)、传动板(709)、夹持连接件(710)、夹持油缸(711)和滚轴排(712),其中:
电极夹持装置(7)的夹持壳体(704)末端设置有弧形夹持座(705)和移动卡箍(706),弧形夹持座(705)和移动卡箍(706)配合工作用于固定电极(8),移动卡箍(706)的外壁与导电线(707)接触,移动卡箍(706)的两端设置在传动板(709)上,传动板(709)可移动的安装在移动槽(708)内、且通过夹持连接件(710)连接夹持油缸(711),两组滚轴排(712)分别设置在夹持壳体(704)的上下表面、且与横臂(5)内壁的滑槽(505)配合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天冶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中天冶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06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多层组装的翻板式好氧堆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梁柱新型组合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