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垂直溜送用溜阀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0666.3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高见;黄礼维;王文学;赵文斌;马友德;胡宗容;王红刚;刘玲;王晓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0;F16K27/04;F16K31/122;E02D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禾创知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4 | 代理人: | 刘军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垂直 溜送用溜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垂直溜送用溜阀,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进料管、罐体、缓冲漏斗和出料管;所述罐体的外侧壁上对应所述缓冲漏斗的位置设有下封闭腔,下封闭腔内设有伸缩杆和抽插封闭板;伸缩杆的一端固定于下封闭腔内,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抽插封闭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抽插封闭板的另一端可伸入出料管内并封闭出料管,整个抽插封闭板可在伸缩杆的带动下沿抽插封闭板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本发明能够实现连续向下运输混凝土,主要适用于竖井、大于60°的斜井混凝土连续运输,较传统吊罐入仓方式效率高,速度快,连续性好,混凝土溜送中不发生分离,使浇筑质量显著提升,同时降低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时间,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输送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混凝土垂直溜送用溜阀。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层与超深基坑项目日益增多,在此类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在基坑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经常会使用分段连接的溜管作为浇筑管道,一般情况下,溜管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并使用钢性支架作为支撑。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覆盖范围,通常需要在钢性支架处安装支管,为控制溜管流向转化,目前常规方法是,溜管分节以法兰盘连接,浇筑时分段拆除(或安装)溜管分节以此实现混凝土浇筑时溜管流向的转换。但是实践中发现,溜管分节拆除安装耗时较长,并且由于处于混凝土浇筑期间,此时长消耗使混凝土浇筑不能完全连续从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另外在夜间混凝土连续浇筑时,工人对溜管分节拆除安装的作业也存在安全隐患。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运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向上输送混凝土的技术,主要有泵送,吊罐等入仓方式,另一种是向下输送混凝土,主要是溜槽及吊罐,溜槽一般适用于坡度低于60°斜面使用,且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容易发生离析,吊罐适用于任何坡度的混凝土入仓,但是不能实现连续入仓的能力。对于现有的向下输送混凝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不断向下加速运动,内部没有缓冲装置,容易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并且设备内部会飞溅出混凝土骨料,会存在安全问题,影响浇注质量,其次是混凝土难以实现连续入仓的能力。
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拌合物由料斗、漏斗、混凝土输送管、运输车内卸出时,如果自由倾落高度过大,由于粗骨料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粘着力后的下落动能大,下落速度较砂浆快,即混凝土下落到地面时骨料会产生分离,碎石在一边,砂浆在一边,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形成混凝土离析。为此,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过高,否则应沿斜槽、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下料,以达到缓冲的目的。输送泵管倾斜或垂直向下输送混凝土,且高差大于20m时,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下端设置直管或弯管,直管或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高差的1.5倍;7垂直输送高度大于100m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口处的输送泵管位置应设置截止阀。
混凝土溜管主要是用于在地下部分结构施工时向下输送混凝土,其输送速度可以达到平均每小时150m3。这种混凝土的输送方式利用了混凝土的自重以及流动性,具有施工方便、制作成本低的优点。常见的混凝土溜管多用于新建建筑的地下部分结构施工,例如,在基坑开挖完成后通过搭设溜槽支架的方式搭设溜管,其坡度可选用1:2(深度在20m以内)或1:3(深度在20-30m之间)。
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对混凝土自落式输送溜管需求很大,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环境和结构的特殊性,在水工构筑物施工中如闸墩等仍然较多地采用溜管进行混凝土垂直输送。在实际建筑施工中,施工现场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很多项目的施工现场通道往往会比较狭窄或者通道坡度太大,造成大量混凝土车同时通行比较困难,从而不方便支设泵车,泵送方法受限。而且,通道狭窄的施工现场往往也会出现角度小的问题,再加上溜槽施工方法往往还需要泵送补方,而且布料及后续施工都比较繁琐,所以,在很多项目的施工现场都不适合使用泵送和溜槽的施工方法。传统溜管浇筑法通常是采用在主溜槽四周密集搭设数个支溜管,混凝土从主溜管流向支溜管进行布料,每个布料点都需要搭设数个支溜槽,搭设过程复杂,无法解决全范围布料问题且影响浇筑速度。另外,传统溜槽浇筑法不能实现全范围布料,从而无法实现混凝土免泵送,在布料时需要多次挪动,不能实现全范围快速布料,施工效率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0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