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微胶囊壁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0852.7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9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娄文勇;钟舒睿;李梦帆;吴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35 | 分类号: | A23L33/135;A23P10/30;A23L29/00;A23L29/30;A23L33/2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益 特异性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微胶囊壁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益生菌制剂技术领域。上述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微胶囊壁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大豆分离蛋白与低聚糖按1:1~3的质量比混合,配制成蛋白浓度为5%~10%w/v的混合溶液;(2)将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水合过夜,调整pH至8.0;(3)将调节pH的混合溶液在75~80℃加热30~60min,得到美拉德反应产物溶液;(4)将美拉德反应产物溶液冻干,得到美拉德反应产物冻干粉,即得微胶囊壁材。大豆分离蛋白和益生元类低聚糖制备所得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抑制致病菌生长及潜在的益生元功效,作为微胶囊壁材具有良好的益生菌针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微胶囊壁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一类活性微生物,当摄入充足数量时,能够对人体产生功能性健康益处。益生菌具有调整肠道菌群,保持肠道健康,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防止口腔疾病,调节情绪,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功效。随着微生态科学的发展以及大众对营养健康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将益生菌类产品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或保健品进行消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数据显示,2016年亚太地区益生菌消费规模占全球比重的47%,其中,中国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益生菌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益生菌类产品层出不穷,其研究也更加深入。科学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外界的不利环境极为敏感,极易失活。益生菌类产品在下游加工、中游运输与储藏、上游人体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将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如温度变化、氧胁迫、胃酸、消化酶、胆盐、抗生素等,这些不利的环境条件会影响益生菌的存活率,致使益生菌到达人体肠道时的数量小于发挥益生作用的最低浓度。因此,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以提高益生菌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常用的提高益生菌抗逆性的方法有保护剂法、预培养法、抗性菌株筛选法和微胶囊化法。其中,保护剂法和预培养法保护效果有限,抗性菌株筛选法过程复杂繁琐、安全性检验严苛、成本高昂,微胶囊化法则因其操作简便、低能耗、保护效果好等优点备受青睐。
益生菌的微胶囊化技术是指使用生物相容性壁材对益生菌进行微型包封的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益生菌的微胶囊化是一种有效的增值技术手段,具有稳定益生菌活力、延长产品货架期、定向传递和释放的作用。
益生元是一类不能被人体肠道消化但能被益生菌选择性发酵的物质,具有促进益生菌增殖、提高益生菌抗逆性、抑制致病菌生长等有益功效。益生元常作为添加剂在益生菌微胶囊中使用,其使用途径通常有以下两种:第一,与微胶囊壁材混合使用,增强微胶囊壁材膜的致密性,以提高微胶囊的保护效果;第二,与益生菌混合作为合生元,制备合生元微胶囊,增强益生菌的稳定性。但是,无论是上述何种方式,益生元都是通过物理方法被添加至益生菌微胶囊中,对益生菌的保护效果有限。
现有的益生菌微胶囊多采用蛋白质、多糖或其混合物为壁材,该壁材并无益生菌特异性,并且即使在微胶囊化过程中以物理方式添加一定量的益生元,所得到的益生菌微胶囊在消化过程中的保护效果依然有限。因此,如何获得一种既促进益生菌增殖又选择性抑制致病菌生长的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壁材,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微胶囊壁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微胶囊壁材。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微胶囊壁材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益生菌特异性的微胶囊壁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大豆分离蛋白与低聚糖按1:1~3的质量比混合,配制成蛋白浓度为5%~10%(w/v)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0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