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1244.8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魏轩;夏霆;袁芳;吴一凡;王浩;陈东杰;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1/44;C02F3/00;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朱欣欣 |
地址: | 23007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村 生活 污水 农业 协同 生态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农田(13),其特征在于:生态处理系统包括第二生态沟(8)、前置田埂(2)、沉淀塘(4)、第一生态沟(5)、后置田埂(6)以及生态塘(7),第二生态沟(8)溢流至前置田埂(2)内,前置田埂(2)通过泵抽取水源向农田(13)中的农作物进行灌溉,农田(13)溢流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渠(3)依次与沉淀塘(4)、第一生态沟(5)相连;第一生态沟(5)外侧设有后置田埂(6),第一生态沟(5)通过管道依次与后置田埂(6)、生态塘(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置田埂(2)包括土壤层(9)以及强化处理层,土壤层(9)内设有强化处理层,强化处理层设置在第二生态沟(8)后侧,第二生态沟(8)侧壁上边缘通过进水管(17)进入强化处理层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后置田埂(6)包括土壤层(9)以及强化处理层,土壤层(9)内设有强化处理层,强化处理层设置在第一生态沟(5)外侧,第一生态沟(5)侧壁下边缘通过进水管(17)进入强化处理层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生态沟(5)末端设溢流堰(14),第一生态沟(5)末端通过溢流堰(14)与生态塘(7)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土壤层(9)上种植草本固土植物(15)。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强化处理层包括填料层(10)以及承托层(11);填料层(10)设置在承托层(11)上方,承托层(11)内布设集水管(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管(12)两侧与水平方向向下成45°位置穿孔,圆孔直径1cm,两孔中心间距10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强化处理层外侧由HDPE膜(16)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填料层(10)为砾石、碎石、碎砖、陶粒、活性炭中任意一种;填料层(10)的粒径为1-2cm;承托层(11)为砾石、碎石、碎砖中任意一种;承托层(11)的粒径为4-8c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填料层(10)宽度为60-80cm,厚度为30-40cm,上部覆土30-50cm;承托层(11)宽度为60-80cm,厚度为20-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12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