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分类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1994.5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瑾轩;危卫;王与凡;常一龙;黄逸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3B35/32;B01D35/05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陈建军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分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船。该垃圾分类船包括:船体、耙吸头、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和第一驱动件;所述耙吸头包括耙吸头本体、滤网和活动板,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通,所述耙吸头本体用于收集垃圾;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内,所述滤网用于将垃圾中的液态垃圾从所述耙吸头本体中分离出来;所述活动板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收集箱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表面上。该垃圾分类船实现了液固垃圾的分离与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面垃圾分类回收技术及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船。
背景技术
城市水面上的垃圾清理直接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目前我国水面垃圾清理以人工驾驶清理船回收为主。但清理船由于以燃油驱动,存在着空气、噪声以及油污等严重污染问题,且清理船体积巨大,生产成本高昂,不易普及和推广。另一方面,人工打捞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下,且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目前针对水面垃圾回收设计的无人船舶装置,也只解决了人力打捞的问题,垃圾的后期分类处理仍需耗费大量精力,并未从根本上实现垃圾的收集分类回收一体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水面垃圾的液固分离及收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垃圾分类船。
本发明提出一种垃圾分类船,包括:船体、耙吸头、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和第一驱动件;
所述耙吸头包括耙吸头本体、滤网和活动板,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通,所述耙吸头本体用于收集垃圾;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内,所述滤网用于将垃圾中的液态垃圾从所述耙吸头本体中分离出来;所述活动板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收集箱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表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打开使得耙吸头本体与所述第二收集箱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入端活动连接,所述密封机构用于封住或露出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隔水罩,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耙吸头的顶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水罩连接,所述隔水罩与所述耙吸头的输入端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隔水罩封住或露出所述耙吸头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离心泵,所述离心泵的输入端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离心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管,所述离心泵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耙吸头本体和所述第一收集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连接端为喇叭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底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安装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顶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底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动推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安装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入端,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检测耙吸头本体内垃圾的聚集量并控制所述耙吸头的吸力。
进一步地,所述耙吸头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前端的底部,所述第一收集箱安装于所述船体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19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