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3520.4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9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信号 处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本申请提供的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中,通过目标用户佩戴的骨传导耳机中的骨传导传感器来判断该目标用户是否发出音频信号(讲话),且只有在该目标用户发出音频信号时,才将该目标用户发出的音频信号传输给控制终端,以实现多媒体会话的功能,与此同时,其他佩戴有骨传导耳机的用户的音频信号并未传递给其他任何用户终端,进而避免了在目标用户讲话的过程中,其他非目标用户发出的音频信号及其所处环境的背景噪声同时传递给其他各个用户,以使得其他用户无法清楚地聆听到目标用户的会话内容,从而提高了多媒体会话的会话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会话手段和会话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多媒体会话因其功能的多样性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已成为当前主流的会话形式。目前,在多媒体会话过程中,用户通常采用佩戴耳机来接听和收录音频信号,当用户讲话时,该耳机的麦克风收录用户发出的音频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终端设备,从而使多媒体会话中的每个用户可以接收到该音频信号。
由于每个用户所处的环境可能不同,且各用户所处的环境可能不断变化,而且在多媒体会话的过程中,各用户的耳机通常采用一直开启麦克风的模式,因此,当某一目标用户讲话时,为了避免该目标用户及其他非讲话用户所处背景环境中的噪声被实时传输到其他任一用户端,使得其他用户无法清楚地聆听到该目标用户所讲内容的问题,各用户在多媒体会话(如,电话会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是否讲话来手动打开或关闭耳机的静音模式。然而,频繁的手动打开或关闭耳机的静音模式会导致多媒体会话出现通信隔阂。
针对此问题,现有技术中,当在多媒体会话的过程中,各用户的耳机采用一直开启麦克风的模式并进行音频信号的实时传输时,在一目标用户发出音频信号后,通常利用降噪技术(通常为预设的软件算法)将该目标用户耳机收录的音频信号中其所处背景环境中的噪声识别出来并去除。但是,由于音频信号的信号状态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在去噪的过程中会将部分用户所需传输的音频信号同时去除,从而导致其他用户无法接收到完整的语音,即,出现通信隔阂,最终降低了多媒体会话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多媒体会话中会话质量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具有骨传导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所述骨传导耳机被佩戴在一目标用户处且与控制终端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上还设有麦克风和/或所述目标用户还配有至少一个独立于所述骨传导耳机的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骨传导传感器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发出音频信号;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开启相应的麦克风,并将通过所开启的麦克风接收的音频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终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关闭相应的所述麦克风,或者开启相应的所述麦克风,并将通过所开启的相应的所述麦克风接收的音频信号存储在本地缓冲池中。
可选的,当关闭相应的所述麦克风时,启动定时器,并定时向所述控制终端发送空白信息,以使所述骨传导耳机与所述控制终端持续连接。
可选的,利用所述骨传导传感器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发出音频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
检测所述骨传导传感器是否采集到骨传导信号;
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获取所述骨传导信号对应的骨声纹特征,并基于所述骨声纹特征确定目标用户发出音频信号。
可选的,当所述骨传导耳机上设有麦克风,且所述目标用户还配有至少一个独立于所述骨传导耳机的麦克风时,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关闭所述独立于所述骨传导耳机的麦克风,并开启所述骨传导耳机上设有的麦克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3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