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3600.X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乐;郝丽薇;王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7/00 | 分类号: | H03H7/00;H03H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易卜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tcc 双频 带通滤波器 芯片 | ||
1.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其特征在于,左右对称结构,正中间是电感L3,并联于两个串联的电容C4两端,同时在两个串联电容C4中间连接接地的电容C5,组成了第一并联电路;
在第一并联电路两端分别对称依次串联电感L1和电容C1,同时左右两端电容C1分别连接输入输出端口;
电感L1两端同时并联电容C2组成第二并联电路,在第二并联电路下串接由电容C3和电感L2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第三并联电路同时接地;
第一,第二和第三并联电路构成了滤波结构,两端电容C1构成了阻抗匹配结构;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中,通过调整各电感和电容的值,引入双频滤波器两通带间的传输零点A1及第一通带中第二个反射零点P1和第二通带中第一个反射零点P2;
所述第三并联电路中,通过调整电感电容的值,引入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及第一通带中第一个反射零点P0;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中,通过调整电感电容的值,引入双频滤波器第二通带右侧的传输零点A2及第二通带中第二个反射零点P3;
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至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的部分即为滤波器的第一通带,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至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之间部分即为滤波器的第二通带;
当各频段的信号从输入端口输入时,低频处的信号经电容C1初步被滤除;由于第二并联电路引入传输零点A2,第三并联电路引入传输零点A0,当信号经过第二并联电路与第三并联电路时,低频信号与5.31GHz以上的高频信号将会被滤除;由于第一并联电路引入两通带间的传输零点A1,当信号经第一并联电路时,两通带间的信号将会被滤除;最后输出端口只能输出两通带内的信号,从而实现了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的功能;
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具体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在两端口正中间放置第一并联电路,通过调节电感L3,电容C4及电容C5,控制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
计算公式如下:
其次,在第一并联电路两侧对称放置第二并联电路,并在对称的第二并联电路下接第三并联电路;第二并联电路引入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第三并联电路引入第一通带左侧传输零点A0;
由于传输零点A0接近于0GHz,第三并联电路中的元件值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时,对其影响较小;
对于传输零点A2,通过调节第二并联电路的电感L1和电容C2进行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最后,在输入输出端口处串接电容C1,构成阻抗匹配结构;
通过调节两端电容C1的值,实现在两通带内滤波器的输入阻抗Zin等于端口电阻Z0,即Zin=Z0=50Ω,实现两通带内的阻抗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带内,控制带宽工作频段在3.3GHz-3.6GHz范围内时,通过计算S参数|S11|-22dB,表明通带内回波损耗达到要求;
第二通带内控制带宽的工作频段在4.8GHz-5.0GHz范围内时,|S11|-15dB,回波损耗达到要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S参数与奇模半电路阻抗Zodd(ω)和偶模半电路阻抗Zeven(ω)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Z0为端口处的电阻;
因此,当奇偶模半电路阻抗满足:Zeven(ω)=Zodd(ω)时,S12(ω)=S21(ω)=0,即产生传输零点,具体如下:
当频率接近于0GHz时,Zeven(ω)=Zodd(ω)=∞,产生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
由Zeven(ω)=Zodd(ω)可得,当频率满足:fA1=4.21GHz时,产生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
由Zeven(ω)=Zodd(ω)可得,当频率满足:fA2=5.31GHz时,产生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360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