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场强化型三相分离器的绝缘电极板高压引入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4208.7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松涛;王海龙;李伟;陈家庆;张宝生;姬宜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玖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3/02 | 分类号: | C10G33/02;C10G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场 强化 三相 分离器 绝缘 极板 高压 引入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场强化型三相分离器的绝缘电极板高压引入连接装置,包括通过法兰依次连接的三相分离器罐壁插入式接管、电场破乳高压集线对接部件和电场破乳高压集线尾端部件;电场破乳高压集线尾端部件和电场破乳高压集线对接部件的管体内分别设有导轨,导轨上装有聚四氟孔板,管体的底板和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绝缘电极板接入端口,管体内设有多根聚四氟软管,聚四氟软管穿过聚四氟孔板。绝缘电极板接入的线路依次通过金属硬管或者金属软管和聚四氟软管连接至三相分离器罐外的高压供电装置。能够极大地减少或避免接入的绝缘电极板高压线路发生静电、高压击穿等危险;连接简单、安全、易操作,结构紧凑、灵活、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开发和石油化工领域的绝缘电极板高压引入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场强化型三相分离器的绝缘电极板高压引入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部分油田进入三次强化采油阶段,采出液的含水率不断增高且性质日趋复杂,三相分离器分离能力下降、电脱水器垮电场等问题日益突出。研制开发电场强化型三相分离器,提高对采出液的预分水能力,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在油气田地面工程领域,目前主要通过将采出液输至油田集中处理站(CPF)进行处理,使油、气、水三相得到分离而达到规定的指标要求。在处理油水密度差较小的重质、化学驱(尤其是聚合物驱)原油采出液时,常采用重力分离器(三相分离器,重力沉降罐)→电脱水器的组合工艺流程,使原油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随着国内外各大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期,以及三次强化采油(FOR)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采出液的组分变得更为复杂,而且表观粘度更大、油水界面膜更稳定、导电性更强。
采出液理化特性的变化给原油处理系统带来了新挑战:采用常规方法难以实现有效破乳、聚结和分离,且往往使三相分离器等设备的预分水效率大幅度降低。对地面集输系统造成的影响有:①进入加热炉的原油含水仍然较高,大量能源浪费在无效加热升温上,以某油田为例,目前该油田综合含水率高达91.85%,40~60℃的采出液经过三相分离器分水后,需加热至60-85℃才能实施化学破乳或“化学破乳+电场破乳”。2015年原油脱水加热消耗的燃油当量约为15.5万吨,如果能将三相分离器的预分水效率提高10%~15%,按照破乳需加热提高25℃计算,那么每年可节约燃油当量约3.17万吨。②电脱水器因经常产生垮电场现象而停运,从而使采出液必须经过多次沉降、多次加热、多级分离处理后才能达标。
在这种日益严峻的油气集输处理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增加常规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缩短处理时间,人们在添加化学破乳剂进行化学破乳的基础上,还尝试将旋流离心分离、聚结或粗粒化等强化破乳技术与常规重力沉降技术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十多年来,“电场+重力场”这种组合形式因其最为节能环保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因此衍生出许多相关的技术产品。
“重力场+电场”一体化设备是将常规重力式分离器的沉降分离与电场破乳分离集成在一个三相分离器内部,这类电场强化电场型三相分离器通常需要接入高压电场,电压达到几万伏。但是这些产品都没有能够优化绝缘电极板的高压接入问题,有发生静电、高压击穿的安全隐患,而且连接需要进行管路密封,实现高压接入管路与分离器腔的耐压隔离,这些产品的结构较为松散,不够合理,灵活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场强化型三相分离器的绝缘电极板高压引入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用于电场强化型三相分离器的绝缘电极板高压引入连接装置,包括通过法兰依次连接的三相分离器罐壁插入式接管、电场破乳高压集线对接部件和电场破乳高压集线尾端部件;
所述电场破乳高压集线尾端部件和电场破乳高压集线对接部件分别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两端分别设有法兰,所述管体内分别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装有聚四氟孔板,所述聚四氟孔板与所述管体之间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玖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玖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4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