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SD和GLCM的焊接气孔目标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4459.5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7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展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张业放 |
地址: | 20009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sd glcm 焊接 气孔 目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SD和GLCM的焊接气孔目标检测方法,在SSD模型提供的候选气孔区域的检测结果之后,再增加一个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纹理特征判定器,通过:实时读取待检测图像;使用训练好的SSD模型对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气孔目标检测,得到候选气孔区域;对所述候选气孔区域分别进行GLCM特征提取,得到特征集合fm;对所述特征集合fm进行校验,通过校验的即为所述True Positive气孔区域。从而筛选出候选气孔区域中哪些是真正具有气孔的True Positive气孔区域,哪些是模型误识别为“气孔”的False Positive气孔区域,并将SSD模型识别出的False Positve气孔区域的过滤掉,只输出True Positive气孔区域,在实现实时检测目标焊接气孔的同时,提高了结果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视觉检测与图像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对工业焊接领域中常出现的焊接气孔的目标检测。
背景技术
在工业焊接过程中,经常由于工件不清洁,或是保护气体纯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焊缝表面或者内部形成气孔。气孔的存在使得焊缝有效截面减少、机械强度下降,因此工厂检测到大面积气孔后,会打磨掉整条焊缝,进行人工补焊。为了及时监测到大面积气孔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很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都在尝试使用计算机视觉,达到气孔检测的目的。
气孔,在焊缝冷却的过程中形成,会表现出比周围区域温度偏高的特点(如附图1所示),该温度的变化,可以被红外热像仪捕捉到。相比较普通的摄像机,红外热像仪可以检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并将温度变化显示在图像中。从红外热成像中标出气孔位置,这是一个目标检测问题。
当前比较流行的目标检测算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two-stage的R-CNN模型,速度慢但是精度高,另一类是one-stage的Yolo和SSD模型,这类模型速度快但是准确性低。为了实现对焊缝的热成像图片中的气孔进行实时检测的目标,SSD模型是我们的首选,但是在使用该模型对焊缝中的气孔这种单类别、小物体进行目标检测时发现,在没有目标存在的图像上,SSD模型依然给出了很多False Positive的检测结果,即将无气孔的区域误识别为有气孔的区域。这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a.焊缝中的气孔本身在热成像图片中边界较为模糊;b.SSD模型强调的是对目标物体的学习,无法学习无目标存在的情况,导致了上述的误报情况。而气孔的目标检测需要低误报率,因此降低目标检测模型的误报率,成为了一个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SD和GLCM的焊接气孔目标检测方法,在SSD模型提供的候选气孔区域的检测结果之后,再增加一个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纹理特征判定器,对所述特征值分别进行GLCM特征校验,过滤掉所述候选气孔区域中不符合条件的气孔区域,得到修正后的气孔检测结果,在实现实时检测目标焊接气孔的同时,提高了结果的准确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SD和GLCM的焊接气孔目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读取图像;
实时读取待检测焊缝的红外热成像图片,记为待检测图像;
S1.2:目标检测;
使用SSD模型对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气孔目标检测,得到候选气孔区域;
S1.3:提取特征;
对所述候选气孔区域分别进行GLCM特征提取,每个候选气孔区域提取的特征值不少于2个;
S1.4:修正结果;
对所述特征值分别进行GLCM特征校验,过滤掉所述候选气孔区域中未通过校验的气孔区域,得到修正后的气孔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展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展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44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