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级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4954.6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6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向兴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97 | 分类号: | C12N5/079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神经 干细胞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如下:基础培养基13‑20g/L,胰岛素生长因子‑1 1‑5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 1‑3ng/mL,表皮生长因子3‑10ng/mL,胎牛血清5‑12ng/mL,丙酮酸钠0.001‑0.003mg/mL,谷氨酰胺0.01‑0.03mM,氯甲基三甲基锗烷改性腺苷120‑220μM,复合维生素5‑50μM,超支化聚氨基酸3‑15μM,超支化聚壳多糖1‑7μM,羧苄西林3‑6μg/mL,氯化钠0.008‑0.012mg/mL,碳酸氢钠0.008‑0.012mg/mL。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安全性高,干细胞培养效果好,细胞稳定性、干性保持效果佳,扩增速率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曾被认为不可修复,传统的药物等治疗方法也以维持现有神经细胞存活和功能为主。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研究人员发现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发生时损伤丢失的神经细胞可以通过移植干细胞来恢复,且这种方法十分有效。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成成为当前业内研究者们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神经干细胞是指神经系统中处于较早发育阶段的细胞群体,它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对称性或不对称性两种分裂方式进行自我复制,产生神经组织中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分化方向的细胞,最终生成具有一定细胞数目和多种细胞类型的神经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等三类细胞。由于神经干细胞来源于神经系统,是天生的神经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疾病是最理想的选择。目前,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单层培养和神经球悬浮培养。悬浮聚球培养方式可以很好的支持干细胞的增殖并同时保持其特性,同时悬浮培养的方式也为以后实现干细胞在临床实验批量使用成为可能。这种培养方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基的选择,因此,寻求培养效果优异的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种类较少,仅有的几种培养效果不佳,细胞稳定性、干性保持效果和扩增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申请号为201811464620.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包含:DMEM/F12、非必需氨基酸、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氢化可的松、WNT3a、Notch1、牛血清白蛋白、肝素钠、腐胺、亚硒酸钠、Glutamax-I、内皮生长因子、黄体酮、HEPES、NaHCO3。该发明提供一种无动物源性成分、化学成分明确的干细胞培养基;可以有效保证产品批次的质量问题,有利于标准化,可以很好的支持干细胞的增殖并同时保持其特性,同时悬浮培养的方式也为以后实现干细胞在临床实验批量使用提供保障。然而该培养基成分复杂,干细胞培养效果欠佳,细胞稳定性、干性保持效果和扩增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安全性高,干细胞培养效果好,细胞稳定性、干性保持效果佳,扩增速率快;同时还提供一种所述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操作简便易行,设备投资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合大规模培养临床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如下:基础培养基13-20g/L,胰岛素生长因子-11-5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1-3ng/mL,表皮生长因子3-10ng/mL,胎牛血清5-12ng/mL,丙酮酸钠0.001-0.003mg/mL,谷氨酰胺0.01-0.03mM,氯甲基三甲基锗烷改性腺苷120-220μM,复合维生素5-50μM,超支化聚氨基酸3-15μM,超支化聚壳多糖1-7μM,羧苄西林3-6μg/mL,氯化钠0.008-0.012mg/mL,碳酸氢钠0.008-0.012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49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