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胰腺穿刺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5270.8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2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荣;林嘉晏;黄耿文;李年丰;周乐山;朱剑熹;朱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13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54 | 代理人: | 曾芳琴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胰腺 穿刺 定位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胰腺穿刺定位器,包括壳体、球体和管体,球体位于壳体内,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壳体内分别横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且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同轴设置;球体位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之间,第一连接轴的其中一端和球体连接,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壳体并和壳体通过轴承连接;第二连接轴的其中一端和球体连接,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壳体并和壳体通过轴承连接;管体竖向穿过球体,管体的两端均位于壳体外;壳体外部设置固定架,固定架用于将壳体和人体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以使壳体固定与人体外表面。本发明提出技术方案中无需医生凭经验把握穿刺入人体的角度,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胰腺穿刺定位器。
背景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急腹症(急性腹部疼痛综合症)原因。急性胰腺炎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度重症、重症三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国际一流的专科诊疗中心的死亡率在20~30%左右,我国基层医院死亡率80%以上。
急性胰腺炎共有两个死亡高峰时期,一是早期(起病一周内)的器官功能衰竭,二是后期(起病三、四周后)的出血、感染及肠瘘。急性胰腺炎后期最主要的表现是胰腺周围出现大量的坏死包裹积液。作为消化器官,胰腺的最主要功能是分泌胰液,胰液是一种消化液,最主要的作用是消化蛋白质和脂肪。胰腺炎最基础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液无法正常排入肠道,从而消化胰腺本身,且从胰腺四处分泌出来,消化胰腺周围的器官(如十二指肠,胃,结肠)、血管和组织。而胰液、消化周围器官组织时分泌的炎性液体、被胰液消化坏死的胰腺及被消化坏死的周围组织在胰腺周围聚集,随着腹膜的炎症计划作用包裹起来,形成不规则的一个囊腔。而后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即出血、肠瘘、感染中,出血和肠瘘及胰液腐蚀血管,肠管,导致出血及肠管破损肠瘘而感染的成因也与胰周坏死积液包裹有关。同时,胰液腐蚀消化周围器官组织就会形成一个富含营养的培养基,十分适合细菌的生长和增殖,加之肠道里本身也有大量定殖菌,这样良好的细菌生长条件导致胰腺后期感染的细菌通常是超级细菌,全方位耐药。
因此,对于胰腺炎后期的治疗和避免患者死亡,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就是进行胰周坏死组织穿刺引流。即从体外置入管道,构建一个通道直通囊腔,从而达到引流其中的坏死积液,冲洗脓腔,治疗感染源的目的。但其中仍有两个问题。(1)胰腺是一个腹膜后位器官。其深埋在网膜和胃等空腔脏器之下。若要穿刺到胰腺周围的囊腔,则不可避免要经过一些正常器官器官,根据不同的路径和角度穿过的器官不同。但保证这些“路过”的器官不受损伤是十分重要的。如穿刺针穿透了胃或者小肠,则直接造成了肠瘘,属于医疗事故。(2)前文已述,要穿刺到胰腺,即使是没有胰腺炎形成了胰周包裹的正常人路径也是很狭小的。腹腔如同一个盒子,大小基本是固定不变的(腹部有一定的弹性,但有限),因此当形成了胰周包裹囊腔后,原本的穿刺路径会变得更狭小。若有不慎极易损伤正常的器官。一个平直的管道是很难穿破皮肤、腹膜和路径上的结缔组织的。常规或者说唯一的方法是用一根空心的长约20-30cm,直径2mm的细针,穿刺到部位后,再从将一根导丝穿过细针的空心部分,然后抽出细针。再用一根稍粗一些的管道(5mm)沿着导丝置入囊腔内。
所谓的腹膜的炎症机化包裹作用指的是,腹腔内若有异物(如管道)腹腔会逐渐在异物表面形成一层肉膜,之后就算拔除了管道,也会有一个肉膜形成的通道即窦道。所以对于急性胰腺炎形成的胰周包裹坏死(IPN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一是穿刺置管,通过管道冲洗,二是拔除管道,通过窦道置入手术器械清除钳夹出依附在脓腔内壁上的坏死感染组织。因此,这两种主要的治疗方式,都建立在成功且不损伤其余正常器官的穿刺的基础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