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5399.9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5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虹华;李思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5/04;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沈璐蓓 |
地址: | 635000 四川省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光学复合膜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棱镜膜、第一扩散层、基材层和第二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和所述第一扩散层内设置有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所述第二扩散层中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含量大于所述第一扩散层中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含量;光学复合膜光线透过率高,能增大光线的辐照面积,增亮效果佳,光学效果佳,背光模组出光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主要由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和增亮膜构成,其发展趋势在于提高性能和使其轻薄化。目前,通常在导光板的上方先放置一张扩散膜增加遮蔽性,再放置两张棱镜角度相互垂直的增亮膜增加背光模组的亮度。多层膜叠放在一起容易发生摩擦而相互刮伤,且增加了背光模组的厚度,膜层的叠放也不便于背光模组的组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光学复合膜光线透过率高,能增大光线的辐照面积,增亮效果佳,光学效果佳,降低背光模组厚度,背光模组出光均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学复合膜,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棱镜膜、第一扩散层、基材层和第二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和所述第一扩散层内设置有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所述第二扩散层中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含量大于所述第一扩散层中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含量。
优选的,所述棱镜膜由若干平行设置的棱镜柱组成;相邻的所述棱镜柱的底部相互接触,其顶峰之间的间距为25-40μm;所述棱镜层厚度为40-60μm。
所述棱镜层厚度为所述棱镜柱的顶角与底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棱镜膜材质为UV固化树脂。
优选的,所述UV固化树脂为丙烯酸树脂。
优选的,所述扩散粒子为二氧化硅粒子,所述助扩散粒子为氧化钛粒子。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硅粒子粒径为50~150nm。
优选的,所述氧化钛粒子粒径为50~150nm。
优选的,所述第一扩散层和所述第二扩散层厚度为40~60μm。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PET基材,厚度为100μm~20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光学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基材层上涂布第一扩散层的涂液原料,烘干处理,基材层下侧涂布第二扩散层的涂液原料,烘干处理,老化处理,形成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和所述第一扩散层内设置有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所述第二扩散层中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含量大于所述第一扩散层中助扩散粒子和扩散粒子含量;
所述第一扩散层上涂布棱镜膜的涂液原料,固化,微雕刻,形成所述棱镜层。
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以重量份计,将50份稀释剂、8份扩散粒子、2份助扩散粒子、30份粘合剂和2份交联剂混合,制得第一扩散层的涂液原料;
以重量份计,将50份稀释剂、12份扩散粒子、5份助扩散粒子、30份粘合剂和2份交联剂混合,制得第二扩散层的涂液原料。
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以重量份计,将50份稀释剂、8份扩散粒子和2份助扩散粒子加入到分散机中,在1000r/min的转速下分散20~30min,然后加入30份粘合剂,在700r/min的转速下分散10~15min,接着加入2份交联剂,在500r/min的转速下分散15~20min,制得第一扩散层的涂液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3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