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弧加热设备上低焓包罩试验状态自动调试方法和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66041.8 申请日: 2021-02-03
公开(公告)号: CN112977877B 公开(公告)日: 2022-07-19
发明(设计)人: 吴东;杨鸿;黄祯君;王辉;罗跃;赵文峰;周平;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主分类号: B64F5/60 分类号: B64F5/60
代理公司: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代理人: 周娇娇
地址: 621051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弧 加热 设备 上低焓包罩 试验 状态 自动 调试 方法 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弧加热设备上低焓包罩试验状态自动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电弧加热设备的运行控制参数范围和试验要求的模型状态参数范围;

设定电弧加热设备的初始运行控制参数,并控制电弧加热设备运行;

测量低焓包罩试验中的模型状态参数;

判断测量得到的低焓包罩试验中的模型状态参数是否满足试验要求的模型状态参数范围:

是则控制电弧加热设备停止运行;

否则判断电弧加热设备的运行时间是否超出预设值,是则控制电弧加热设备停止运行,否则根据测量得到的低焓包罩试验中的模型状态参数和试验要求的模型状态参数范围执行对应的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并再次测量模型状态参数直至满足试验要求的模型状态参数范围或者达到电弧加热设备运行时间的预设值;

其中:

运行控制参数包括热气流量、冷气流量和控制电流;

模型状态参数包括模型的表面温度和表面压力。

其中,所述根据测量得到的低焓包罩试验中的模型状态参数和试验要求的模型状态参数范围执行对应的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

检测模型的表面温度大于试验要求的表面温度范围,且表面压力大于试验要求的表面压力范围,则执行第一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

检测模型的表面温度大于试验要求的表面温度范围,且表面压力小于试验要求的表面压力范围,则执行第二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

检测模型的表面温度位于试验要求的表面温度范围内,且表面压力大于试验要求的表面压力范围,则执行第三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

检测模型的表面温度位于试验要求的表面温度范围内,且表面压力小于试验要求的表面压力范围,则执行第四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

检测模型的表面温度小于试验要求的表面温度范围,且表面压力大于试验要求的表面压力范围,则执行第五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

检测模型的表面温度小于试验要求的表面温度范围,且表面压力小于试验要求的表面压力范围,则执行第六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

检测模型的表面温度大于试验要求的表面温度范围,且表面压力位于试验要求的表面压力范围内,则执行第七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

检测模型的表面温度小于试验要求的表面温度范围,且表面压力位于试验要求的表面压力范围内,则执行第八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

所述第一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小热气流量,控制电流未达到最小控制电流时,减小电弧加热设备的热气流量和减小电弧加热设备的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小热气流量,控制电流未达到最小控制电流时,减小电弧加热设备的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小热气流量,控制电流达到最小控制电流时,减小电弧加热设备的热气流量;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小热气流量,控制电流达到最小控制电流时,增加电弧加热设备的冷气流量;

检测冷气流量达到最大冷气流量,控制电弧加热设备停止运行;试验结束后提高电弧加热设备的最大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和实际热气总温计算出试验需要的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和实际热气总温计算出试验需要的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对应的总气流焓值和实际设备效率计算试验需要的控制电流;

所述第二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热气流量和冷气流量都未达到最大时,增加热气流量和增加冷气流量;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大热气流量、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大冷气流量时,增加冷气流量和调整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大热气流量、冷气流量达到最大冷气流量时,增加热气流量和减小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和冷气流量同时达到最大时,设备停止运行;试验结束后提高电弧加热设备的最大热气流量和最大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流量计算试验需要的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对应的总气流焓值和实际设备效率计算试验需要的控制电流;

所述第三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热气流量和冷气流量都未达到最小时,减小热气流量和减小冷气流量;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小热气流量、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小冷气流量时,减小冷气流量和减小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小热气流量、冷气流量达到最小冷气流量时,减小热气流量和增加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和冷气流量同时达到最小时,控制电弧加热设备停止运行,试验结束后减小电弧加热设备最小热气流量和最小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流量计算试验需要的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对应的总气流焓值和实际设备效率计算试验需要的控制电流;

所述第四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热气流量和冷气流量都未达到最大时,增加热气流量和增加冷气流量;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大热气流量、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大冷气流量时,增加冷气流量和增加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大热气流量、冷气流量达到最大冷气流量时,增加热气流量和减小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和冷气流量同时达到最大时,控制电弧加热设备停止运行,试验结束后提高电弧加热设备的最大热气流量和最大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流量计算试验需要的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对应的总气流焓值和实际设备效率计算试验需要的控制电流;

所述第五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热气流量和冷气流量都未达到最小时,减小热气流量和减小冷气流量;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小热气流量、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小冷气流量时,减小冷气流量和调整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小热气流量、冷气流量达到最小冷气流量时,减小热气流量和增加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和冷气流量同时达到最小时,控制电弧加热设备停止运行,试验结束后减小电弧加热设备的最小热气流量和最小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流量计算试验需要的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对应的总气流焓值和实际设备效率计算试验需要的控制电流;

所述第六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大热气流量,控制电流未达到最大控制电流时,增加热气流量和增加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大热气流量,控制电流未达到最大控制电流时,增加控制电流;

检测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大热气流量,控制电流达到最大控制电流时,增加热气流量;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大热气流量,控制电流达到最大控制电流时,减小冷气流量;

检测冷气流量达到最小冷气流量,控制电弧加热设备停止运行,并在试验结束后减小最小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和实际热气总温计算出试验需要的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和实际热气总温计算出试验需要的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对应的总气流焓值和实际设备效率计算试验需要的控制电流;

所述第七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控制电流未达到最小控制电流、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大冷气流量时,减小控制电流并增加冷气流量;

检测控制电流达到最小控制电流、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大冷气流量、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小热气流量时,增加冷气流量和减小热气流量;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小热气流量、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大冷气流量时,增加冷气流量;

检测冷气流量达到最大冷气流量时,减小控制电流或减小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和实际热气总温计算出试验需要的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对应的总气流焓值和实际设备效率计算试验需要的控制电流;

所述第八运行控制参数调整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控制电流未达到最大控制电流、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小冷气流量时,增加控制电流并减小冷气流量;

检测控制电流达到最大控制电流、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小冷气流量、热气流量未达到最大热气流量时,减小冷气流量和增加热气流量;

检测热气流量达到最大热气流量、冷气流量未达到最小冷气流量时,减小冷气流量;

检测冷气流量达到最小冷气流量时,增加控制电流或增加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总气体流量,并结合实际热气总温计算试验需要的热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和实际热气总温计算出试验需要的冷气流量;

其中根据试验要求的总气流总温对应的总气流焓值和实际设备效率计算试验需要的控制电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604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