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韧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7485.3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施汇;周轩豪;张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化市飞固凯恒密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622;C04B35/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陶瓷制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增韧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增韧碳化硅陶瓷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SiC粉60‑80份、Si粉3‑6份、碳纳米管3‑6份、改性酚醛树脂6‑8份以及增韧粉末6‑9份,所述SiC粉的中位粒径介于0.1‑5.0μm;所述Si粉的中位粒径介于0.1‑5.0μm;其制备方法为:(1)原始混合粉料制备;(2)原始混合浆料制备;(3)干燥造粒得到原始造粒粉;(4)冲压成型得到增韧碳化硅陶瓷粗胚;(5)烘干得到增韧碳化硅陶瓷毛坯;(6)烧结并冷却得到增韧碳化硅陶瓷。本申请的增韧碳化硅陶瓷具有较为优良的力学性能;另外,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具有提高碳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陶瓷制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增韧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陶瓷作为一种高温结构陶瓷,其具有耐磨、耐热、耐腐蚀以及导热率高等优良特性。因此,碳化硅陶瓷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以及国防工业,并被国际上确认为自金属、氧化铝、硬质合金以来的第四种基本材料。
碳化硅陶瓷主要由碳化硅制成,目前,已经报道了很多种制备碳化硅的方法,其中,碳热还原法相比于其它方法而言,原料成本低廉,反应要求简单,工业化开发时优势更为突出,但不可避免的是,传统碳热还原法制备所得的碳化硅粒径相对较大,且粒径分布不均匀。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上述碳化硅粒径较大,使得在使用上述碳化硅制备碳化硅陶瓷时,存在碳化硅陶瓷力学性能较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碳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增韧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增韧碳化硅陶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增韧碳化硅陶瓷,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SiC粉60-80份、Si粉3-6份、碳纳米管3-6份、改性酚醛树脂6-8份以及增韧粉末6-9份,所述SiC粉的中位粒径介于0.1-5.0μm;所述Si粉的中位粒径介于0.1-5.0μ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粒径较小的SiC粉、Si粉、碳纳米管以及增韧粉末作为原料进行增韧碳化硅陶瓷制备,间接提高碳化硅陶瓷的断裂韧性,因此,获得了增大增韧碳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的效果。
碳纳米管作为短纤维增韧材料对SiC粉进行增韧,其机理在于,由于碳纳米管力学性能优异,使得在拔出和断裂时,都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有利于阻止陶瓷裂纹的扩展。
此外,碳纳米管对陶瓷晶粒的桥联、钉扎等作用,能达到传递和均摊载荷的目的,使陶瓷裂纹扩展方式由沿晶断裂转化为穿晶断裂,进而显著提高碳化硅陶瓷的断裂韧性。
再加上,碳纳米管还能与增韧碳化硅陶瓷形成独特网络结构,使裂纹沿晶界发生偏转,同样有助于提高碳化硅陶瓷的断裂断裂韧性。
另外,在烧结过程中,碳纳米管与Si粉发生反应,进而生成β相的SiC,β相的SiC与SiC粉相互连接,促使β相的SiC附着于SiC粉的表面,进而提高碳化硅陶瓷的断裂韧性。
另外,在烧结过程中,β相的SiC产生晶须,间接提高碳化硅陶瓷的强度,提高碳化硅陶瓷的断裂韧性,进而降低增韧碳化硅陶瓷的脆性。
在加上,由于采用改性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进行增韧碳化硅陶瓷制备,进而促使改性酚醛树脂与其他原料进行均匀分散,间接提高碳化硅陶瓷的断裂韧性。
优选的,所述增韧粉末为ZrO2粉、TiC粉以及CeO2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ZrO2粉作为第二相颗粒添加剂,使得增韧碳化硅陶瓷在降温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ZrO2粉在外力诱导下将发生由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化市飞固凯恒密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奉化市飞固凯恒密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74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