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2CrMoA风电齿圈渗氮工艺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8370.6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1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宇能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6 | 分类号: | C23C8/26;C23C8/02;F27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42 crmoa 风电齿圈渗氮 工艺 设备 | ||
1.一种42CrMoA风电齿圈渗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装件吊运:打开炉盖,利用行车将零件吊入炉体内,再闭合炉盖;
S2,预氧化:对炉体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到一定温度后,保温一端时间,让零件表面发生氧化;
S3,氮气吹扫:S2结束后,向炉体内通入氮气,同时将炉体内的炉气排出;
S30,阶梯升温:在S3过程中,炉体内进行阶梯升温;
S4,氨气吹扫:当S3中阶梯升温到一定温度后,保温一端时间,在保温过程中,向炉体内注入氨气,同时排出炉体内炉气;
S5,升温渗氮:S4结束后,继续对炉体进行升温,直到炉体内达到渗氮所需要的温度后维持炉体内恒温恒压,并持续对炉体内注入氨气;
S50,炉气处理:渗氮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在排出炉体的同时利用引燃组件将氢气燃烧;
S6,降温出炉:S5结束后,对炉体内降温,降温后,打开炉盖,利用行车将零件吊出炉体,完成渗氮。
2.一种实现42CrMoA风电齿圈渗氮工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设置在炉体(1)上的炉盖(11)以及放置在炉体(1)内的承料台(12),所述炉盖(11)上设有用于带动承料台(12)旋转的旋转机构(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42CrMoA风电齿圈渗氮工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旋转板(21),所述旋转板(21)转动连接在炉盖(11)的底壁上,所述旋转板(21)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悬吊承料台(12)的悬吊组件(3),所述炉盖(11)内设有驱动空腔(112),所述旋转板(21)上固定有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的端壁伸入驱动空腔(112)内,所述驱动空腔(112)内设有用于驱动旋转轴(22)转动的驱动组件(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42CrMoA风电齿圈渗氮工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在炉盖(11)内顶壁上的驱动电机(41)和转动连接在炉盖(11)内顶壁上的驱动板(42),所述驱动电机(41)与所述驱动板(42)相连接,所述炉盖(11)的内底壁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3)和复位杆(44),所述旋转轴(22)位于所述转动杆(43)和所述复位杆(44)之间,所述驱动板(42)的底壁上开设有驱动槽(422),所述转动杆(43)靠近所述驱动电机(41)的一端与所述复位杆(44)靠近所述驱动电机(41)的一端均伸入所述驱动槽(422)内,所述转动杆(43)伸入驱动槽(422)内的一端和所述复位杆(44)伸入所述驱动槽(422)内的一端均固定有驱动齿轮(431),所述驱动槽(422)的槽侧壁上固定有与驱动齿轮(431)相啮合的若干段驱动环齿(423),相邻所述驱动环齿(423)之间固定有与驱动齿轮(431)相啮合的复位环齿(424),所述驱动齿轮(431)位于所述驱动环齿(423)与复位环齿(424)之间;所述转动杆(43)上固定有转动盘(432),所述复位杆(44)上固定有复位盘(441),所述转动盘(432)上和所述复位盘(441)上均套设有驱动皮带(45),所述驱动皮带(45)套设在旋转轴(2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宇能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宇能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83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故障隔离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终端天线及信号增强控制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