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性电解水增效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8851.7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9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闫学海;沈桂芝;刘彦辰;邢蕊蕊;袁成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43/16;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京市麒麟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性 电解水 增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性电解水增效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碱性电解水增效液包括碱性电解水和增效物,所述增效物包括壳聚糖和/或壳聚糖衍生物。所述碱性电解水增效液的制备方法包括:按比例将碱性电解水与增效物混合,并进行降温处理,得到所述碱性电解水增效液。所述碱性电解水增效液中,碱性电解水与增效物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碱性电解水增效液具备高效、长效的抑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用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碱性电解水增效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碱性电解水是一种新型的机能水,具备杀菌性能好、渗透力强、无残留、无刺激、免清洗以及安全无毒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日化、食品和家庭等方面,特别是对于不宜擦拭、冲洗的应用场景。
碱性电解水的杀菌性能完全取决于其pH值,一般需要维持pH值在12以上,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杀菌效果。然而,实际应用中,碱性电解水易受开放条件(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影响,很快地完全失效。王雪平等研究发现碱性电解水由于周围环境和自身性质,pH值变化很快,敞口放置3天基本已失效(王雪平,张欲凌,杨侠,等.强碱电解水的制备研究[J].山东化工,2015,44(1):38-39.)。虽然密封条件下保存的碱性电解水,可以保存一个月以上,但日常家居场景下,人们开启使用后,难以保证密封保存条件。在另一些具有酸性缓冲液存在的情形下,碱性电解水因其缓冲能力差,也是几乎完全失效的。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耐受环境影响的碱性电解水,保持长效抑菌效果,已成为碱性电解水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实际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电解水增效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碱性电解水增效液抑菌性强,且能长效抑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电解水增效液,所述碱性电解水增效液包括碱性电解水和增效物,所述增效物包括壳聚糖和/或壳聚糖衍生物。
本发明的碱性电解水增效液中,碱性电解水能够有效抑菌;壳聚糖中氨基携带正电荷,易与细菌细胞膜表面带有负电荷的蛋白结合,从而破坏细菌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细菌死亡;壳聚糖衍生物的水溶性良好,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以及广谱的抑菌性,且在水溶液中可形成锁水网络,具有保湿性、成膜性以及生物缓冲能力;碱性电解水与增效物(壳聚糖和/或壳聚糖衍生物)相互配合,能够提高碱性电解水增效液的缓冲能力,并使其具备高效、长效的抑菌效果。
优选地,所述碱性电解水包括由任意电解液通过电解方式获得的碱性电解水。
优选地,所述碱性电解水的pH值为10.2~12.8,例如可以是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12.1、12.2、12.3、12.4、12.5、12.6、12.7或12.8,优选为11.0~12.8。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衍生物为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衍生物包括壳聚糖季铵盐、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或羧甲基壳聚糖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壳聚糖季铵盐和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组合、壳聚糖季铵盐和羧甲基壳聚糖或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的组合,优选为壳聚糖季铵盐。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的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3~100kDa,例如可以是3kDa、5kDa、7kDa、10kDa、15kDa、20kDa、25kDa、30kDa、35kDa、40kDa、45kDa、50kDa、55kDa、60kDa、65kDa、70kDa、75kDa、80kDa、85kDa、90kDa、95kDa或100kD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8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