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微生物将人粪发酵成有机肥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9217.5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量 |
主分类号: | C05F17/20 | 分类号: | C05F17/20;C05G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袁辰亮 |
地址: | 741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微生物 将人粪 发酵 有机肥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微生物将人粪发酵成有机肥的加工工艺,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人粪预处理;(2)微生物菌剂预处理;(3)搅拌混匀处理;(4)发酵处理。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微生物将人粪发酵成有机肥的加工工艺,在发酵之前对发酵原料人粪以及微生物菌剂进行预处理,并改善发酵工艺,最终制备的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菜心的产量,提高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酸化的风险,并能改良土壤,提升土壤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微生物将人粪发酵成有机肥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人体排泄物主要包括粪以及尿液,其具有极高的回收价值,粪发酵可得到绿色无污染的有机肥,尿液可以提取尿蛋白酶,治疗血栓类疾病的尿激酶,治疗胰腺炎的乌司他丁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的促性腺激素,更有治疗癌症的尿肽等有效成分。另外对人体排泄物合理的回收利用可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环境污染,其为打造可循环生态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中国人口已经突破13亿,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大多数人体排泄物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系统,其直接与其它生活污水混合,无法有效的回收利用。如果直接将粪便用于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用于农作物上,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传统自然发酵周期长,一旦施用田地,产生二次发酵,就会发生我们常说的烧根烧苗现象,还会引起土壤缺氧、病虫害滋生、肥效缓慢、发酵烧苗和有害气体危害等问题,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收获。另外,没有处理的粪便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如果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利用,有机质含量高,其中的有益菌更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有效培肥地力,一次施用,多年受益,还能避免二次污染。但是现今采用的加工工艺多存在需要粪尿分离,发酵时间长,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还会增加加工成本,另外成品相较于没有加工的粪便效果并不显著。如申请号为CN201811096106.0公开的一种资源化利用人粪便制造生物有机肥的工艺。采用粪便混合微生物固体发酵工艺研制开发出高效、绿色的人粪发酵生物有机肥料,其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嗜热侧孢霉菌。该工艺采用多菌混菌发酵,通过不同代谢能力的组合,完成单个菌种难以完成的复杂代谢作用,通过微生物之间协同发酵对人粪的有效转化,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产品腐熟和促生长指标显著提升。该发酵工艺简单高效、除臭杀菌效果好,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规模生产。该发明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粪尿分离的问题,但是其最终制备的有机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土壤特性并不显著,在应用时仍然存在很大的局现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微生物将人粪发酵成有机肥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使用微生物将人粪发酵成有机肥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人粪预处理:
a.将新鲜的人粪置于电子束辐照箱内进行电子束辐照处理,完成后取出备用;
b.将操作a中电子束辐照处理后的人粪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进行低温真空干燥处理,完成后取出备用;
(2)微生物菌剂预处理:
a.称取相应重量份的微生物菌剂1~2份、麸皮10~14份、稻糠8~14份、农作物秸秆粉20~26份共同置于搅拌罐内搅拌混匀得混合物A备用;
b.将操作a中所得的混合物A置于磁场环境中进行磁场处理即可;
(3)搅拌混匀处理:
将步骤(2)中预处理后的微生物菌剂、步骤(1)中预处理后的人粪和水按照重量比为1:80~90:60~80共同置于搅拌罐内,搅拌混匀后取出得混合物B备用;
(4)发酵处理:
将步骤(3)中所得的混合物B置于发酵罐内,然后置于超声波振荡器内进行超声波辅助发酵处理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量,未经张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92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