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预制圈梁的施工方法及半预制圈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9800.6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郭丽;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3/02 | 分类号: | E04C3/02;E04C3/04;E04B1/58;E04B1/98;E04H9/02;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攀 |
地址: | 330098***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圈梁 施工 方法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预制圈梁的施工方法及半预制圈梁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部圈梁、中部圈梁以及底部圈梁,底部圈梁包括下圈梁框架,下圈梁框架框体内壁上固定有多个下肋条,下圈梁框架包括有四个下角块,相邻两个下角块之间通过下砌条相连接,中部圈梁包括中圈梁框架,中圈梁框架框体内壁上固定有多个中部拱梁,中圈梁框架包括四个中角块,相邻两个中角块之间均固定有中部钢梁,顶部圈梁包括上圈梁框架,上圈梁框架的框体内壁上固定有多个上肋条,上圈梁框架包括四个上角块,相邻两个上角块之间均固定有上砌条。本发明提出的半预制圈梁结构,能够减少因捆扎钢筋而带来的焊接节点问题,从而优化了整体圈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预制圈梁的施工方法及半预制圈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中,圈梁是砌体结构中重要的抗震构件。一般应在墙体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以增强砖石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201310564190.5)提出的房屋结构的剪力墙,由榫卯砖组合安装形成,榫卯砖的榫卯槽结构使剪力墙有墙体横筋和墙体竖筋支撑,圈梁由免拆卸的圈梁模板和圈梁钢筋笼构成。立柱由免拆卸的立柱模板和立柱钢筋笼构成;楼板使用本预制板拼装,其拼接处形成楼板通长卧槽。所述楼板通长卧槽内设置楼板钢筋笼,该产品通过钢筋网固和榫卯的技术应用,消除自重,缓解内应力,浇筑成为一体,到达砖混的外形、硂框架特征、剪力墙的特性三合一的新型结构体系。房体保温可以达到红砖1.6米厚的效果,抗震可以达到9度,施工阶段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提高施工效率。
上述土木建筑结构虽然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的优点。然而,传统的土木建筑结构中圈梁往往运用捆扎后的钢筋配合混凝土浇筑而成,而钢筋捆扎质量往往受焊工的焊接水平影响,如果焊接接点处理不好,则会严重影响其施工的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预制圈梁的施工方法以及圈梁结构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半预制圈梁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部圈梁、中部圈梁以及底部圈梁,所述底部圈梁包括下圈梁框架,所述下圈梁框架的框体内壁上固定有多个沿直线依次设置的下肋条,所述下圈梁框架包括四个下角块,多个所述下角块两两对称设置并呈矩形排列,相邻两个下角块之间通过下砌条相连接;
所述中部圈梁包括中圈梁框架,所述中圈梁框架的底端固定于所述下圈梁框架的顶端表面,所述中圈梁框架框体内壁上固定有多个沿直线依次设置的中部拱梁,所述中圈梁框架包括四个中角块,多个所述中角块与下角块逐一对应并固定于对应下角块的顶端表面,相邻两个所述中角块之间均固定有中部钢梁;
所述顶部圈梁包括上圈梁框架,所述上圈梁框架的底端固定于所述中圈梁框架的顶端表面,所述上圈梁框架框体内壁上固定有多个沿直线依次设置的上肋条,所述上圈梁框架包括四个上角块,多个所述上角块与中角块逐一对应并固定于对应中角块的顶端表面,相邻两个所述上角块之间均固定有上砌条。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下砌条与多个所述上砌条之间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下砌条和上砌条均由多个空心砌块沿直线首尾相连拼接而成。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中部钢梁均由多个空心钢梁条沿直线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每个所述空心钢梁条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榫头,每个所述空心钢梁条远离第一榫头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榫槽,每个所述空心钢梁条均通过第一榫槽与相邻所述空心钢梁条上的第一榫头相榫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中角块的外表面均固定有与第一榫槽相契合的第二榫头以及与第一榫头相契合的第二榫槽。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空心钢梁条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三榫槽。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中部拱梁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三榫头,每个所述中部拱梁均通过第三榫头与对应所述第三榫槽相契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科技学院,未经江西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9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