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测控任务分析系统模型库的场景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0611.0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1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鹤笛;曹璐;李海涛;王黎;孟伟;张宇;李艳军;王维鹏;张锐;李昆;寇科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16/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测控 任务 分析 系统 模型库 场景 模型 快速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测控任务分析系统模型库的场景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航天测控系统进行发射任务测控方案设计时,用户首先根据任务需求创建任务场景;用户为发射任务测控方案设计人员;任务场景即为任务所需的弹道设备、轨道设备、测控站设备、着陆回收设备的集合;根据测控任务的要求,在每个场景下建立包括弹道设备、轨道设备、测控站设备和着陆设备的模型数据库;模型数据库中保存的每一个模型都是一个模型项,每个模型项都包括二三维模型和属性;
步骤S2:根据模型数据库中的模型项建立模型数据库与模型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模型项的名称作为模型数据库与模型库的连接键;
其中,模型库作为任务场景与模型数据库的连接纽带,通过模型库中模型项的名称,即可连接到模型数据库中调用模型项的相关数据;
步骤S3:根据航天测控系统、用户、任务场景的权限关系建立航天测控系统、用户、场景对模型库的访问关系;其中,所述访问关系即确定航天测控系统中每一个用户只能访问本用户的模型库,本用户所创建的所有任务场景都能访问本用户对应的的模型库;访问方式通过来自用户的外部输入请求、外部输入请求和外部插入请求实现;
步骤S4:根据外部输入请求,分析外部输入请求中所包含的模型的类型种类,然后将外部输入请求中所包含的模型按照模型的类型进行划分,并保存到模型库中该类型模型所属的模型项内,所保存的模型的命名与场景绑定;所述模型的命名与场景绑定的意思为:模型名称中包含场景名称;
若外部输入请求中所包含的模型为实体模型,则保存实体模型及其挂载的附加模型以及所有模型的属性信息;
若外部输入请求中所包含的模型为附加模型,则单独保存附加模型及其属性信息;
其中,模型库中为了区分相同类型模型,实体模型命名格式为“场景名-实体模型名”,附加模型命名格式为“场景名-实体模型名-附加模型名”,以便于用户在模型库浏览保存的模型;
步骤S5:根据外部输出请求,判断外部输出请求所要求的模型类型,反馈请求回应数据;请求回应数据为所有与外部输出请求所要求的模型类型相同的模型名称;
其中,在接收到外部输出请求时,根据外部输出请求所要求的模型类型,搜索出所有相同类型的模型,将所有的模型名称作为请求回应数据;
步骤S6:根据步骤S5的请求回应数据,用户再次发出外部插入请求,外部插入请求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型名称;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型名称为所述请求回应数据中所有相同类型的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型的名称;
然后根据外部插入请求中的模型名称,从模型数据库中调用相应模型的数据,将相应模型的数据一并插入到场景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控任务分析系统模型库的场景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和步骤S6的作用类似于初筛和精筛的过程,步骤S5先搜索含有模糊关键字的所有模型名称,这些模型可能归属于不同的模型项,即用于不同的设备,这些搜索出来的全部的模型名称通过请求回应数据的方式反馈给用户,然后用户通过步骤S6的外部插入请求,从而精确指定具体需要哪些模型来进行调用插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控任务分析系统模型库的场景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于对应弹道设备的模型项而言,其二三维模型包括:实体模型火箭、返回舱及其挂载的附加模型,附加模型包括安控接收机、安控发射机、遥测接收机、遥测发射机和脉冲雷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控任务分析系统模型库的场景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于对应轨道设备的模型项而言,其二三维模型包括:实体模型探测器、中继星及其挂载的附加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控任务分析系统模型库的场景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于对应测控站设备的模型项而言,其二三维模型包括:实体模型发射站、测控站、测量船及其挂载的附加模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控任务分析系统模型库的场景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于对应着陆回收设备的模型项而言,其二三维模型包括:实体模型地面车、飞机、直升机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未经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06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定域性微沟槽电解加工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铆钉铆接折叠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