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0689.2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5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夏铭辰;孙昀皓;王庆琳;陈宣萌;陈育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酸 适配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防控高致病性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核酸适配体包括TCAAAAGTG、GCTACTTGC茎环结构和GTACTTCC、GGGTGC、CGCGCAG结构。本发明的高特异性识别嗜肺军团菌的核酸适配体,在荧光检测结果和解离常数检测结果中能够表现出对军团菌的选择性结合,表现出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和高结合性,可以运用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嗜肺军团菌检测系统完成嗜肺军团菌及其相近种属的快速检测需要,防控高致病性微生物,对于有效的监控防治公共卫生环境中的嗜肺军团菌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控高致病性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频繁报道的一种 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军团菌病最早于1976年首次报道。当年的7月23日, 在美国费城召开的退伍军人大会上爆发了大规模的感染,导致22人死亡,数百 人出现非典型肺炎的症状。次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科学家从 病人的肺组织分离出致病的元凶:军团病杆菌(Legionnaires’disease bacterium, LDB)。1979年,美国CDC将军团病杆菌正式命名为嗜肺军团菌。此后世界各 地时有军团菌病暴发的报道,我国也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军团菌感染的临床病 例。
军团菌感染人类的主要途径是中央空调冷却塔工作时形成的含菌气溶胶。 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吸入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时,军团菌会进入到肺部并感染 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在其中增殖并扩散,引起可致命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卫生部颁布的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 生规范》4.3中明确规定公共场所集中空调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但随着城镇 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中空调和供水系统等设施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由 此而带来的军团菌病的潜在危害性也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夏季长时 间开空调,封闭的公共场所里军团菌病更容易扩散传播,如何针对环境中及人 体内的嗜肺军团菌进行快速的特异性检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军团菌的检测鉴定,这些方法都存在许多缺陷和 局限性。首先,针对环境中的嗜肺军团菌的检测,GB/T 18204.5-2013《公共场 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规定水中及空气中的嗜肺军团 菌检测方法为分离培养法配合生化反应、血清分型鉴定,但由于嗜肺军团菌不 易生长,分离培养很难得到嗜肺军团菌,研究表明该方法敏感度为10%~80%, 稳定性和重复性差,导致该方法检测假阴性率很高,并且该方法检测周期为3-14 天,检测时间非常长,不具有检测时效性。其次,针对人体感染嗜肺军团菌后 的检测WS 195-2001《军团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的方法包括分离培养 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扩增法(PCR)三大类。分离培养法的缺陷已 经在上述说明,酶联免疫吸附法存在灵敏度低的缺陷,检测限一般 ≥1000CFU/mL。扩增法(PCR)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并且操作过程极易产生 交叉污染,造成假阳性的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0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