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1142.4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9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中;师家勤;梁华兵;王新发;詹杰鹏;刘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A01H5/10;A01H6/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菜 微管 蛋白 基因 提高 产量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所述的油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更具体涉及油菜α-6微管蛋白基因在提高油菜产量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植物生活史中,种子大小是一个重要的适应性性状。种子的散布、萌发、幼苗定居以及种群的分布格局皆与种子重量(大小)有关(Zhu et al.,2012;Zhao et al.,2013)。在植物的性状中,种子大小处于中心地位,是植物生活史的一个核心特征。而驯化作为一种特殊的选择方式,在很多作物的栽培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控制着重要农艺性状的许多基因发生变异。种子重量(大小)是作物驯化和人工育种的目标性状之一(Harlan et al.,1973)。
粒重作为油菜产量的三个构成因子之一,对最终产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油菜产量的三个构成因子(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但其相关系数往往不是很大(Gupta et al.,2006),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提高单个产量构成因子(如千粒重)来增加最终的产量。近20年中国冬油菜区域汇总资料显示,近年来产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粒重的增加,其次是每角粒数(祝利霞等,2010)。2000-2009年双低油菜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功于单株结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俞琦英等,2010)。2001到2010年油菜产量增幅达11.12%,产量构成因子之一千粒重的增幅最大,达到7.10%,表明粒重的增加是这些年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王健胜等,2012;张芳等,2012)。上述结果皆表明近年来中国油菜千粒重呈逐年增加趋势,并且产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千粒重的增加。多年来中国甘蓝型油菜区试品种千粒重一般不超过4g,而在油菜种质资源中千粒重最大可稳定在7.5g左右(Li et al.,2014),因此粒重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油菜粒重是典型的数量性状,表型连续分布且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众多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控制。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利用连锁或关联分析的方法目前已定位了一百多个油菜粒重的QTL(Bailey-Wilson et al.,2005;Quijada et al.,2006;Udall et al.,2006;易斌等,2006;Radoev et al.,2008;Shi etal.,2009;Basunanda et al.,2010a,b;Fan et al.,2010;王峰等,2010;Zhang et al.,2011;Yang et al.,2012;朱恒星等,2012;Li et al.,2014;Qi et al.,2014)。这些粒重QTL在甘蓝型油菜所有19个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将其中连锁标记序列信息已知的整合到基因组物理图谱上就有134个(Zhou et al.,2014),而且只在A7(Basunanda et al.,2010;Fan et al.,2010;Shi et al.,2009)和A9(Li et al.,2014;Qi et al.,2014;Yang etal.,2012;朱恒星等,2012)染色体上检测到了少数几个主效QTL。这极有力地说明了油菜粒重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十分复杂。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相继开展,通过突变体分析、图位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等方法在主要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克隆了数十个影响种子重量(大小)的基因(李娜,2015)。截至目前,油菜中只有几个基因被证明和粒重有关,如BnaARF18(Liu et al.,2015),BnaCYP78A9(Shi et al.,20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11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楔形共焦波导回旋器件高频电路
- 下一篇:柜门自锁式快速安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