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2471.0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3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楠;李金鑫;李兆鹏;吴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5 | 分类号: | A01G18/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地址: | 2014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栽培 瓶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下盖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隔板,第一侧壁和隔板围合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二侧壁和隔板围合形成第二容置空间;隔板靠近中心的部分向上膨出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中空的膨出体;第一侧壁为双层设计,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夹层空间,外侧壁开设有与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槽,内侧壁开设有与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二通气槽,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夹层空间连通的排水通道;上盖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上盖用于盖合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套盖在栽培瓶上。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用菌栽培盖灭菌后存水,易污染、接种不均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一类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是能满足人们食用或药用的真菌。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其所含营养的成分和质量特别适合人体需要,食用菌中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齐全且含量甚高。食用菌集各种营养于一身,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公认的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用菌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的认识也得到重视,大宗菌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食药两用的珍稀食用菌逐渐走入市场,但是这些珍稀食用菌栽培困难,其中像灰树花、猴头菇、绣球菌这类生物学转化率低,只能通过形成一个原基块来实现爆点出菇的食用菌,种植起来更是困难。传统的种植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如今的市场需求。
食用菌工厂化瓶栽业务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调设施内常年栽培,通过栽培的机械化和标准化,来实现食用菌在工厂内常年稳定的生产。由于工厂内菇房环境不受季节影响,实现了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鉴于食用菌瓶栽技术的优势,目前诸如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滑子菇、茶树菇、猴头菇、绣球菌等的瓶栽生产已经在产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上述瓶栽食用菌中诸如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猴头菇、绣球菌等在栽培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定点产生原基来控制原基的数量。因为如果不控制原基的数量,将会产生较多的原基,使得单个原基变小,且单个原基的品质下降,从而影响食用菌的单株品质。目前有部分企业在针对这类食用菌的栽培时,在培养上使用一种瓶盖,搔菌时转换成出菇盖子,但这种方式会提高原基污染率,且对原基有所损伤。并且,这类食用菌工厂化瓶栽企业所使用的的瓶盖,灭菌后瓶盖内严重存水,需要人工倒水,且倒水后瓶盖内残留水分仍会使气生菌丝生长旺盛,需要人工抹菌丝,耗费大量人力,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出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用菌栽培盖灭菌后存水,以及易污染、并且接种不均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瓶盖,所述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所述下盖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隔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隔板围合形成一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隔板围合形成一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隔板靠近其中心的部分向上膨出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一中空的膨出体,所述膨出体将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侧壁为双层设计,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夹层空间,所述外侧壁靠近所述隔板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槽,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隔板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二通气槽,所述内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上盖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上盖用于盖合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形状与栽培瓶的瓶口形状相匹配,所述瓶盖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套盖在所述栽培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的膨出体的内腔至少包括靠近所述隔板的第一内腔和远离所述隔板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2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辛伐他汀杂质D的方法
- 下一篇:激光幕定位自动报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