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气锥内壁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3514.7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0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杰;高明;郑欣;李洪宇;朱永胜;李梓豪;黄福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D22/20;F01N3/2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气锥 内壁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冲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进气锥内壁加工方法。过研究抛物线形曲面回转体零件的结构和受力分析,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PAM‑STAMP,分析零件成形特点,以及零件拉裂、起皱等成形缺陷出现的位置、形式,对进气锥内壁拉深工艺参数优化,采用多次反拉深并在拉深过程增加固溶处理。通过上述工艺调整优化,有效解决了进气锥内壁拉深过程中的起皱和破裂而导致零件报废的问题,零件合格率可达到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气锥内壁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进气锥内壁是进气锥组件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形的深抛物线形拉深成形零件。拉深是将板材通过模具冲压成筒形件或盒形件等形状的成形工序,是一种非稳定的变形过程。板料在拉深成形过程是复杂的弹塑性变形的过程,有着复杂的边界条件,一般具有大位移、大转动、大变形的工艺特点。对于复杂形面的冲压件经常出现起皱和破裂的两种失稳方式,造成零件的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锥内壁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拉深过程中的起皱和破裂,而获得合格的零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进气锥内壁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进气锥展开图直径D;
步骤二:对进气锥板料进行正拉深;
步骤三:将第一次拉深后的板料放入真空炉进行第一次固溶处理;
步骤四:将第一次固溶处理后的板料进行第一次反拉深,
步骤五:将反拉深后的板料放入真空炉进行第二次固溶处理;
步骤六:将第二次固溶处理后的板料进行第二次反拉深,
步骤七:将第二次反拉深后的板料进行第三次固溶处理;
步骤八:将第三次固溶处理后的板料进行第三次反拉深,
步骤九:将第三次反拉深后的板料进行车工加工得到进气锥。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进气锥展开图为不规则圆;直径D为不规则圆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正拉深直径为d,d=m*D,其中m为材料的极限拉深系数。
进一步,第一次反拉深高度小于第二次反拉深高度小于第三次反拉深高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第一次反拉深高度为进气锥高度的50%。
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第二次反拉深高度为进气锥高度的80%。
进一步,所述步骤八中,第三次反拉深高度为进气锥高度的100%。
进一步,固溶处理的保温温度为960±10℃,保温时间35±10min,冷却方式为气冷,真空度≤0.133Pa,充气压力大于9.33×104Pa。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通过研究抛物线形曲面回转体零件的结构和受力分析,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PAM-STAMP,分析零件成形特点,以及零件拉裂、起皱等成形缺陷出现的位置、形式,对进气锥内壁拉深工艺参数优化,采用多次反拉深并在拉深过程增加固溶处理。通过上述工艺调整优化,有效解决了进气锥内壁拉深过程中的起皱和破裂而导致零件报废的问题,零件合格率可达到90%以上。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整流器真空钎焊焊接装配工装能够控制真空钎焊的焊接变形,提升零件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次拉深后的板料示意图;
图2为第一次反拉深后的板料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3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