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索穹顶结构的支座节点及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3744.3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3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朱黎明;杜文风;王辉;董石麟;赵艳男;王英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7;E04B1/3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段朝磊 |
地址: | 475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穹顶 结构 支座 节点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索穹顶结构的支座节点及加工方法,包括:使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对原始节点模型进行建模并获得第一文件;将第一文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拓扑优化,最后将拓扑优化结果进行刻面修复与合并,得到具有拓扑优化结果的第二文件;将第二文件导入到即时仿真软件中对优化结果进行快速光顺化处理;使用消失模制作节点的外部轮廓,填平节点模型中的孔特征,得到泡沫模型;将泡沫模型涂刷醇基涂料,填入有机酯水玻璃砂造砂型;将泡沫模型破坏气化形成空腔,将型芯下入,涂刷涂料后合箱浇注。采用该加工方法制作的支座节点,减小了节点的自重,提高了节点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该支座节点传力路线明确,受力形式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索穹顶结构的支座节点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索穹顶结构是一种结构效率极高的全张力体系,因其结构轻盈、构思巧妙、受力合理并且能够覆盖超大空间等优点备受工程师们的喜爱,是近年来国内外空间结构研究的热点之一。支座节点是索穹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索穹顶结构在支座节点处连接多根拉索,且处于同一节点的拉索较多、应力较大,如果节点破坏必然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因此同时具备力学性能好、重量轻且安全可靠的支座节点,对确保索穹顶结构的安全度、制造安装、工程进度、用钢指标以及工程造价都有直接影响。目前,为了避免了焊缝的残余应力,使得结构更加安全,索穹顶结构支座节点大多数为铸钢节点,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大多数节点依然是工程师从经验研发,先设计出一个模型,然后经历验证分析,再优化调整的循环往复过程,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最终结果通常达不到理想状态,支座节点应力依旧分布不均,自重依然较大,影响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现场的安装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保留原有性能指标的基础上,使索穹顶支座节点极大的减小自重并且受力均匀,更好的应用到索穹顶结构中的支座节点加工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索穹顶结构的支座节点加工方法,包括:
S1、使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对原始节点模型进行建模并获得第一文件,其中,原始节点模型包括支座本体、底板以及耳板,所述支座本体为圆柱形,所述底板与所述支座本体的底端相连接,所述耳板垂直于所述支座本体的外圆柱面,所述耳板上设有圆孔;
S2、将第一文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拓扑优化,首先建立材料属性并赋予参数数值,对边界条件进行设置,设置支座底板为固定约束,每个耳板圆孔面作用500kN的集中力,方向沿着耳板上边缘线方向;然后设置优化区域体积保存13%进行拓扑优化,最后将拓扑优化结果进行刻面修复与合并,得到具有拓扑优化结果的第二文件;
S3、将第二文件导入到即时仿真软件中对优化结果进行快速光顺化处理,获得具有最终节点模型的第三文件;
S4、根据第三文件,使用消失模制作节点的外部轮廓,而空心腔体和螺纹孔则另外用木模制成型芯,完成型芯后,填平节点模型中的孔特征,得到节点模型的整体泡沫模型;
S5、将没有空腔的泡沫模型涂刷醇基涂料,填入有机酯水玻璃砂造砂型;
S6、砂型振动紧实并硬化完全后,将砂型中的泡沫模型破坏气化形成空腔,这时将木模制作的型芯下入,涂刷涂料后合箱浇注;
S7、开箱后的铸件再经热处理,探伤及尺寸测量。
进一步地,S1中,三维机械设计软件为SolidWorks软件。
进一步地,S1中,所述支座本体直径为720mm,高度为1000mm,所述底板为1000×1000×10mm的正方形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耳板设有三个,其中,处于两侧的两个耳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本体的上部并高度相同;处于中间的耳板连接于所述支座本体的下部,倾斜向下并与两侧的耳板倾斜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3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