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亚波长体光栅偏振合束方法、亚波长体光栅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4789.2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6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邓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10 | 分类号: | G02B2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0 | 代理人: | 张维东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光栅 偏振 方法 及其 设计 | ||
1.一种亚波长体光栅偏振合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亚波长体光栅的材料;
根据模式法分析得到亚波长体光栅中传输的两个TE模式和两个TM模式,并计算亚波长体光栅中传输的两个TE模式之间的相位差和两个TM模式之间的相位差;
结合亚波长体光栅的衍射方程,调整亚波长体光栅中传输的两个TE模式之间的相位差和两个TM模式之间的相位差,控制TE偏振入射光和TM偏振入射光通过所述亚波长体光栅产生的衍射级次的能量分布,以推导得到所述亚波长体光栅的周期、厚度和占空比,使得TE偏振入射光和TM偏振入射光通过所述亚波长体光栅后分别只产生一个衍射级次,且TE偏振入射光和TM偏振入射光的衍射方向相同;
根据周期、厚度和占空比制备所述亚波长体光栅;
待合束的两束偏振方向正交的光入射到所述亚波长体光栅上,TE偏振入射光和TM偏振入射光分别只产生一个衍射级次,且衍射方向相同,以实现对TE偏振入射光和TM偏振入射光的偏振合束;
其中,所述TE偏振入射光和所述TM偏振入射光的波长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波长体光栅偏振合束方法,其特征在于,
模式法分析方式如下:
k0=2π/λ (4);
其中,d表示所述亚波长体光栅的周期,θin表示入射角,b表示所述亚波长体光栅的光栅脊宽度,g表示所述亚波长体光栅的光栅槽宽度,k0表示入射光的波矢,kb表示光在光栅脊中的波矢,kg表示光在光栅槽中的波矢,nb表示光栅脊的折射率,ng表示光栅槽的折射率;
根据模式法分析得到亚波长体光栅中传输的两个TE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两个TM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
并分别根据所述两个TE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所述两个TM模式的有效折射率计算亚波长体光栅中传输的两个TE模式之间的相位差和两个TM模式之间的相位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亚波长体光栅偏振合束方法,其特征在于,
亚波长体光栅中传输的两个TE模式之间的相位差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0表示入射光的波矢,h表示所述亚波长体光栅的厚度;
当时,光栅中两个TE模式相互耦合,使所述亚波长体光栅0级和-1级的衍射效率为:
表示对于TE偏振入射光,亚波长体光栅只有-1级衍射光,衍射光的能量被控制在一个衍射级上;
亚波长体光栅中传输的两个TM模式之间的相位差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0表示入射光的波矢,h表示所述亚波长体光栅的厚度;
当时,光栅中两个TM模式相互耦合,使所述亚波长体光栅0级和-1级的衍射效率为:
表示对于TM偏振入射光,亚波长体光栅只有0级衍射光,衍射光的能量被控制在一个衍射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波长体光栅偏振合束方法,其特征在于,
光栅衍射方程如下:
其中,θm表示衍射角,θin表示入射角,m表示所述亚波长体光栅的衍射级次,衍射λ表示入射光的波长,d表示所述亚波长体光栅的周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亚波长体光栅偏振合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对TE偏振入射光和TM偏振入射光的偏振合束,合束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478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