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5216.1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8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生;丁晓波;曹景沛;韩晨晨;张双全;秦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33 | 分类号: | C01B32/33;C01B32/348;C01B32/184;H01G11/32;H01G11/36;H01G11/8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褐煤 石墨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通过强碱弱酸盐对褐煤进行萃取,萃取后的液相产物经过水热、活化、酸洗、干燥,得到褐煤基类石墨烯。通过调控混合溶液的种类、浓度、水热温度和时间、活化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实现对褐煤基类石墨烯形貌的调控。将褐煤基类石墨烯、乙炔黑、聚四氟乙烯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涂板、干燥得到褐煤基类石墨烯储能电极,该电极具有较高的比电容、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性能,在储能电极材料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发前景。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原料为成本低廉的褐煤,能大幅降低类石墨烯材料的制造成本,有利于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新型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虽然动力来源更加清洁可持续,但是动力来源不连续,需要一种合适的储能装置来调配电力分配。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储能装置,具有高功率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环境友好等优点。碳材料是作为为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更能体现高功率密度和稳定的循环性能等优点,也成为了现阶段商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选择。石墨烯就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理论容量高等优点,但是石墨烯的制备过程十分复杂,成本较高。活性炭、多孔碳和类石墨烯的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但是活性炭和多孔碳的颗粒大,与石墨烯的二维结构有差异,这也会导致颗粒状活性炭内部的导电性相对较差。
传统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多孔碳和类石墨烯都是采用KOH、H3PO4等活化剂,这些活化剂都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而且价格较高。因此本发明采用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强碱弱酸盐作为萃取剂和活化剂,能有效降低对设备的腐蚀、控制材料的形貌。此外,虽然类石墨烯和以褐煤为原料制备多孔碳和活性炭已有不少报道,但目前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类石墨烯尚未有公开报道。
本发明使用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作为萃取剂对褐煤进行萃取,萃取得到的液相产物先经过水热碳化,再进行高温活化得到类石墨烯,并且褐煤基类石墨烯电极材料和储能电极目前尚未有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使用褐煤为原料制备类石墨烯的难题,同时解决现有超级电容器电极容量低以及导电性较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使用强碱弱酸盐对不同产地的褐煤进行萃取,离心分离后,对液相产物进行水热碳化反应,将水热碳化后的溶液干燥、研磨得到活化前驱体;将活化前驱体在N2气氛中活化1h得到多孔碳材料,然后将活化后的多孔碳材料进行酸洗、水洗、干燥后得到褐煤基类石墨烯。
进一步的,所述的褐煤基类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强碱弱酸盐,超声搅拌形成均匀的萃取剂溶液,再将褐煤加入萃取剂溶液中,继续保持超声搅拌10~30min,然后在30~60℃搅拌4~24h;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搅拌后的混合液进行离心分离,将分离所得的液相产物转移至水热釜内胆中,然后将反应釜组装好后放置于烘箱中,在100~150℃下水热碳化反应6~12h,将水热碳化后的产物在60~80℃下进行干燥,研磨后得到活化前驱体;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活化前驱体通过管式炉进行活化,以N2为保护气体,在600~800℃的温度下活化1h;将活化后的多孔碳材料进行酸洗、水洗,除去产物中的残余碱与灰分,干燥后得到褐煤基类石墨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5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