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抗药性的烟草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5986.6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1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程新胜;孙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G7/06;A01G13/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除虫菊 杀虫剂 抗药性 烟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抗药性的烟草甲的方法,是以烟碱类似物类杀虫剂替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用于防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抗药性的烟草甲,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密闭空间内气溶胶喷雾的施药方式,不论是对飞行中的烟草甲还是爬行的烟草甲或烟草甲幼虫同时具有击倒和触杀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食品业与烟草业生产车间及仓库内烟草甲种群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药性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抗药性的烟草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属鞘翅目(Coleoptera)窃蠹科(Anobiidae),是一种侵害仓储物品(布料,书籍,家具,谷物,咖啡和烟草等)的昆虫。作为一种世界性杂食害虫,是烟叶贮存与卷烟制造过程中的最具破坏性的害虫。除了烟草甲幼虫取食对烟叶处理和存储过程中造成烟叶重量损失之外,如果烟草甲虫进入最终的卷烟产品中,会影响卷烟产品的品质以及卷烟品牌的信任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像其他食品加工厂和储存厂中的害虫防治一样,一直以来,卷烟加工厂的烟草甲防治主要依赖于清洁卫生,包括迅速移除废弃材料、清除受烟草甲侵染的烟丝。但是在卷烟生产过程中,仅靠清洁并不足以完全防控烟草甲,杀虫剂空间气溶胶喷雾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治烟草甲的辅助手段,具有如下优点:成本低,处理时间短,与其它防控手段相融性好(如清洁卫生)。
使用杀虫剂气溶胶喷雾管控仓储害虫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用DDVP杀虫剂气溶胶管控烟叶仓库中的烟草甲。研究发现,在实验室和实地试验中,使用DDVP气溶胶均能有效防治烟草甲,杂拟谷盗,暗褐毛皮蠹,赤拟谷盗和粉斑螟蛾等害虫。但是由于害虫的抗性发展以及其对哺乳动物和环境的高毒性,DDVP目前已经停止使用。整个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因毒性较高、气味不佳等因素使用也受到限制。因此,一段时间以来,用于防控食品及卷烟生产区域的烟草甲虫的气溶胶喷雾杀虫剂主要是拟除虫菊酯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低环境存留能力,对非目标生物低毒以及无生物积累等特点,是一类广谱的昆虫神经毒素,灭杀烟草甲虫效果显著。该类药剂作用靶点相对单一,害虫容易对之产生抗药性,由于这类药剂在我国烟草加工厂已应用了10年以上时间,烟草甲对之出现了抗药性,在一些卷烟厂的生产车间利用这类药剂防治烟草甲虫已没有效果,急需寻找新的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抗药性的烟草甲的方法。本发明以烟碱类似物类杀虫剂替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用于防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抗药性的烟草甲,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密闭空间内气溶胶喷雾的施药方式,不论是对飞行中的烟草甲还是爬行的烟草甲或烟草甲幼虫同时具有击倒和触杀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仓库内烟草甲种群密度。
本发明防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抗药性的烟草甲的方法,是以烟碱类似物类杀虫剂替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所述烟碱类似物类杀虫剂优选为吡虫啉。
吡虫啉一般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如蚜虫,蚊子等。本发明将吡虫啉创造性的用于防治仓储害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密闭空间内气溶胶喷雾的施药方式,不论是对飞行中的烟草甲还是爬行的烟草甲或烟草甲幼虫同时具有击倒和触杀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仓库内烟草甲种群密度。
在食品或卷烟加工厂中,由于安全和健康等因素,真正可以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种类十分有限,当烟草甲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时,而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因毒性或不良气味等因素使用受到限制,使用吡虫啉气溶胶喷雾作替代杀虫剂进行空间喷雾处理防治烟草甲虫,其主要靶标是烟草甲成虫,通过烟草甲成虫的控制来大幅度减少烟草甲虫的扩散滋生,降低食品生产车间与仓库中烟草甲虫的虫口密度。由于气溶胶可以有水平方向的移动,沉积于机器脚架下亦可以杀死部分其它虫态的烟草甲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5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下一篇:基于金属铜的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