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藏式幕墙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7077.6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2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隽夫;谈松;田园;尹琼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波城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6B3/36;E06B7/0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藏 幕墙 通风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隐藏式幕墙通风结构,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为保证幕墙的整齐美观性而不在幕墙上开设窗户,因而会导致幕墙不便于通风,造成幕墙的通风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其包括浇筑在墙体中的幕墙柱以及安装在幕墙柱上的幕墙单元;所述幕墙柱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幕墙柱位于通风口中且沿通风口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块风流挡板,相邻两块所述风流挡板形成风流通道;所述风流挡板设置有将风流导入幕墙柱中的引流面,所述幕墙柱靠近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内板,所述支撑内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幕墙柱位于进风口处设置有封闭组件。本申请具有在维持幕墙整齐美观的同时提高了幕墙的通风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装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隐藏式幕墙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墙体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
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824006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明框玻璃幕墙,包括若干幕墙单元,幕墙单元包括横梁、外盖板和玻璃,横梁的外侧面凸出一个延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外端向上弯折有用于形成卡槽的成型板,支撑板的外端向下连接有挡板,挡板与横梁的外侧面形成下夹持槽;外盖板包括主板,主板的中部连接有卡钩板,卡钩板卡接稳固在横梁上成型板形成的卡槽内,主板的顶部弯折有抵靠板,抵靠板和横梁的外侧面形成上夹持槽,主板的底部弯折有支承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其横梁与外盖板配合固定玻璃时,横梁与外盖板不采用螺栓锁紧,进而减少雨水渗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为保证幕墙的整齐美观性而不在幕墙上开设窗户,因而会导致幕墙不便于通风,造成幕墙的通风性能较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维持幕墙整齐美观性的同时提高幕墙通风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隐藏式幕墙通风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隐藏式幕墙通风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隐藏式幕墙通风结构,包括浇筑在墙体中的幕墙柱以及安装在幕墙柱上的幕墙单元;所述幕墙柱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幕墙柱位于通风口中且沿通风口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块风流挡板,相邻两块所述风流挡板形成风流通道;所述风流挡板设置有将风流导入幕墙柱中的引流面,所述幕墙柱靠近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内板,所述支撑内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幕墙柱位于进风口处设置有封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外的风在风流挡板以及引流面的引导作用下,自通风口从室外进入幕墙柱内部,而幕墙柱一侧开设的进风口能够供风流进入室内,从而在无需在幕墙单元上设置窗户的同时能够通过幕墙柱进行通风,大大提高了幕墙的通风性能;而封闭组件的设置便于对进风口进行封闭,从而使得通风能够受到控制,在需要通风的时候打开封闭组件进行通风,在不需要通风时关闭封闭组件能够提升幕墙的封闭性。
优选的,所述幕墙柱两侧设置有导流面,所述通风口开设在导流面上,两个所述导流面倾斜设置并与幕墙单元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幕墙柱位于导流面远离幕墙单元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导流面与幕墙单元形成三角形使得幕墙柱的侧壁能够对风流起到引导的作用,增大了幕墙柱侧壁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的同时减小了幕墙柱侧壁导致的风阻,使得风流在导流面的引导作用下能够便于输入幕墙柱中;支撑板的设置不仅对导流面进行支撑,提高了导流面固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对风流导向的作用,使得风流能够在支撑板的引导作用下进入通风口。
优选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设置在进风口一侧的合页、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支撑内板上的开启窗以及设置在进风口远离合页一侧的锁止组件,所述支撑板位于开启窗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波城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波城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7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