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7307.9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0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越;曹洁;苏珊珊;赵泽华;张成;张后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蒋厦 |
地址: | 21004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去除 地下 水中 三氯乙烯 具有 结构 生物 渗透 反应 墙缓释 填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包埋液制备:称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于相应量水中,在80~90℃下水浴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后,得到初始包埋溶液;
步骤二、内核混浊液制备:将天然碳源材料粉碎至80~100目后与(NH4)2SO4、K2HPO4·3H2O、KH2PO4一起加入初始包埋液中,磁力搅拌混匀,得到含天然碳源及氮、磷元素的内核混浊液A;
步骤三、外壳混浊液制备:将经离心得到的驯化后可高效降解目标污染物菌群加入初始包埋液中,混匀后得到外壳混浊液B;
步骤四、固定化填料制备:将内核混浊液A导入同轴共滴装置的内管,将外壳混浊液导入同轴装置的外管,然后共同滴入内含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中,缓慢搅拌,固化成球后在0~4℃下固化交联;固化后用蒸馏水洗涤,得固定化小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混合水溶液中,聚乙烯醇的浓度为6%~10%g/100mL,海藻酸钠的浓度为0.5%~2%g/10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天然碳源材料为木屑、玉米芯、秸秆、稻草、坚果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内核混浊液A中天然碳源材料的质量百分数含量为1%~3%;内核混浊液A中(NH4)2SO4、KH2PO4、K2HPO4·3H2O的质量百分数含量分别为0.24%~0.72%、0.01%~0.03%、0.05%~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可高效降解目标污染物的微生物质量百分数含量为0.1%~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交联剂CaCl2的浓度为2%~4%g/100mL,并且交联剂用碳酸钠溶液调节pH至中性6.8~7.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轴装置采用金属、玻璃或者塑料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内核混浊液A和外壳混浊液B由蠕动泵泵入同轴装置,内管、外管流速需保持一致。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可原位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且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渗透反应墙缓释填料;其特征在于,外壳包埋经驯化后可高效降解目标污染物的优势菌群,内核为供微生物降解目标污染物所需的碳、氮、磷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730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