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装置的时钟校准方法及通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7619.X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2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00 | 分类号: | H04L27/00;H04L27/04;H04L27/0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纯;张靖琳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装置 时钟 校准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的时钟校准方法及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通过天线接收另一通信装置的载波信号,并在接收载波信号的过程中基于第一时钟提供用于调制载波信号的幅度的发射信号。其中,该时钟校准方法包括对影响第一时钟的相位的至少一个物理量的变化量进行测量,当该变化量不为0时基于查找表获得该变化量对应的相位调整值,并基于该相位调整值补偿第一时钟的相位,以使得发射信号与载波信号具有一致的相位,可以在通信过程中灵活的进行相位优化,极大地提高电路的调制效果,降低读取器的小信号接收灵敏度要求,有利于提高操作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装置的时钟校准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包括一组允许电子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进行通信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借记卡、信用卡、记账卡以及模拟非接触卡的设备(例如手机)中。NFC实际上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一个分支,以13.56MHz高频运作并且可以在几厘米(通常达10厘米)的短距离内提供106Kbps至424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NFC标签(或目标)设备与相应的NFC读取器设备之间通过电感耦合进行通信。这种电感耦合受到标签设备的天线与读取器的天线之间的耦合因子的限制,该耦合因子主要取决于标签设备和读取器的天线尺寸以及标签设备与读取器的天线之间的距离。
在无源负载调制(Passive Load Modulation,PLM)中,标签设备通过电感耦合从读取器的射频场中获取能量,然后采用该能量在芯片内部进行负载调制,读取器通过感测这些负载变化来进行解码并获取信息。对于非接触卡(例如信用卡),因为其可以在卡中设置相对较大的天线,因此通过PLM就能够可靠地产生足够的负载调制幅度。然而,对于支持NFC的手机,由于手机内部空间的限制,导致天线尺寸越来越小,在模拟卡工作模式下从射频场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无法可靠地实现调制。
因此,为了增加标签设备和读取器之间的操作范围或者减小天线的尺寸,引入了有源负载调制(Active Load Modulation,ALM)技术。不同于利用读取器产生的射频场的能量的PLM,ALM技术利用手机的电池电源来主动传输已调制的信号。在ALM中,与读取器的载波信号同步的有源负载调制信号在调制状态下传输,在未调制状态下关闭。ALM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允许使用微型天线的同时还能维持与PLM技术相同的负载调制幅度,可以广泛应用于空间受约束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电子设备中。
为了确保ALM数据传输正确,除了需要的负载调制幅度电平,还要求传输的负载调制信号与读取器的载波信号(相位)同步。但是相位同步在任何时候都难以实现,尤其在ALM主动传输期间,因为读取器的载波信号被来自标签设备的主动传输信号遮蔽,读取器的载波信号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所以可能使得标签设备不能正确地恢复读取器的载波信号的相位/频率,造成标签设备的调制能力下降,甚至不能实现有效的调制。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期望对相位同步技术进行改进,以实现标签设备主动传输的负载调制信号与读取器传输的载波信号的同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的时钟校准方法及通信装置,可以在通信过程中灵活的进行相位优化,极大地提高电路的调制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时钟校准方法,所述通信装置通过天线接收另一通信装置的载波信号,并在接收载波信号的过程中基于第一时钟提供用于调制所述载波信号的幅度的发射信号,其中,所述时钟校准方法包括:对影响所述第一时钟的相位的至少一个物理量的变化量进行测量;在所述变化量不为0的情况下,基于查找表获得所述变化量对应的相位调整值,并基于所述相位调整值补偿所述第一时钟的相位,以使得所述发射信号与所述载波信号具有一致的相位。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物理量包括:温度、电源电压、所述载波信号的载波电压幅度中的一个或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76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