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PU端口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8095.6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0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闫玉婕;王鹏;于泉泉;王焕超;刘闻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01 | 分类号: | G06F9/44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刘小峰;宋薇薇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pu 端口 切换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PU端口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BMC获取背板的背板信息,并基于背板信息判断背板的背板类型并存储;响应于接收到BIOS的查询请求,由BMC将背板类型返回给BIOS;由BIOS基于背板类型向CPU端口的控制器发送对应指令,以使CPU切换为支持背板类型协议的端口;以及由CPU端口基于协议与背板进行信号传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CPU端口切换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识别背板类型,并根据不同项目灵活支持不同类型背板,为下行背板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U端口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存储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用户范围越来越广泛,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上低价值用户需要的数据可用性要求比较低,需要的是单控制器的存储;而高价值用户对数据可用性要求高,一般都要求双控的存储。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用户对数据访问的依赖程度增加,很多中等价值甚至低价值客户也需要可以性价比高的双控制器存储。当前服务器的CPU Port只能支持某一种协议,比如PCIe或者SATA。
由于响应客户的不同需求,需要提供各种搭配不同配置的服务器,在CPU端口数量固定的情况下,端口只支持单一协议的CPU所支持的配置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CPU端口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识别背板类型,并根据不同项目灵活支持不同类型背板,为下行背板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CPU端口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BMC获取背板的背板信息,并基于背板信息判断背板的背板类型并存储;响应于接收到BIOS的查询请求,由BMC将背板类型返回给BIOS;由BIOS基于背板类型向CPU端口的控制器发送对应指令,以使CPU切换为支持背板类型协议的端口;以及由CPU端口基于协议与背板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BMC获取背板的背板信息包括:由BMC通过I2C协议读取背板的FRU存储的背板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FRU存储的背板信息包括生产时间、日期、厂商、背板名称、生产编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BMC将背板类型返回给BIOS包括:由BMC通过IPMI命令将背板类型返回给BIOS。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BIOS基于背板类型向CPU端口的控制器发送对应指令,以使CPU切换为支持背板类型协议的端口包括:响应于背板类型为SATA背板,由BIOS向CPU端口的控制器发送指令,以使CPU切换为支持SATA协议的端口;
由CPU端口基于协议与背板进行信号传输包括:由CPU端口基于SATA协议与SATA背板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BIOS基于背板类型向CPU端口的控制器发送对应指令,以使CPU切换为支持背板类型协议的端口包括:响应于背板类型为NVME背板,由BIOS向CPU端口的控制器发送指令,以使CPU切换为支持NVME协议的端口;
由CPU端口基于协议与背板进行信号传输包括:由CPU端口基于NVME协议与NVME背板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CPU为AMD平台的米兰处理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CPU端口切换装置,包括:判断模块,配置用于由BMC获取背板的背板信息,并基于背板信息判断背板的背板类型并存储;查询模块,配置用于响应于接收到BIOS的查询请求,由BMC将背板类型返回给BIOS;切换模块,配置用于由BIOS基于背板类型向CPU端口的控制器发送指令,以使CPU切换为支持背板类型协议的端口;以及通讯模块,配置用于由CPU端口基于协议与背板进行信号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80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