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地真藓的快速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8169.6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毕银丽;郭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30 | 分类号: | A01G2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灏增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地 快速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地真藓的快速培育方法,在实验条件中设置土壤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80%‑100%,光照强度为7400LUX‑14800LUX,接种量为200‑350g/m2时,有助于促进极地真藓的快速生长。按照试验号10的方法培育的藓有着最好的藓植株密度和藓盖度。有利于在后续促进苔藓植株的生长;改善土壤性质;防风固沙;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领域,涉及一种室内快速培养极地真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干旱缺水,土壤沙化严重。煤炭开采过程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生物群落急剧减少,使生态环境更为恶化与脆弱,严重制约着该区地表植被生长与生态重建。生物土壤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地被物,对土壤的稳定性,保水性,碳氮固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结皮的形成一般要经历藻结皮、地衣结皮以及地衣及苔藓复合物结皮等不同阶段。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结皮的形成过程极为缓慢,需要至少几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稳定的生物结皮层。苔藓结皮是生物结皮的高级阶段,其不仅具有较强的蓄水保水及防风固沙的能力,而且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抗冲性及抗雨滴溅蚀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极地真藓能在长时间的干旱期后仍然存活,对降水反应迅速,并继续进行繁殖。基于这些特性,极地真藓有潜力成为一种极好的旱地修复材料,探索人工快速培育极地真藓的方法对采煤影响区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培育极地真藓,最终提供极地真藓的最佳生长环境(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与接种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苔藓的快速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苔藓植株的接种材料接种至培养基质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实现苔藓植株的快速培养,所述苔藓植株为真藓科Bryaceae真藓属Bryum植物极地真藓Bryum arcticum(R.Br.)BruchSchimp。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为培养基质饱和含水量的80%-100%;接种材料的接种量为200-350g/m2;接种材料中极地真藓植株的含量为118g/kg。
所述培养条件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光照周期、培养基质含水量、光照强度和接种量。
所述环境温度为昼夜温度20℃/10℃;所述环境湿度为相对空气湿度70%,光周期为12h光照/12h黑暗。
所述培养基质含水量为培养基质饱和含水量的80%;光照强度7400Lux(即遮阴50%);接种量350g/m2。
所述培养基质含水量为培养基质饱和含水量的80%;光照强度14800Lux(即不遮阴);接种量200g/m2。
所述培养基质含水量为培养基质饱和含水量的100%;光照强度14800Lux(即不遮阴);接种量200g/m2。
所述苔藓植株的接种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采集的极地真藓结皮自然阴干后,去除杂质,用粉碎机粉碎40s得到,碎片状的苔藓植株的接种材料。
所述培养基质为土壤。
所述土壤为极地真藓采集地的下伏土或适宜极地真藓生长的任何土壤。
所述的苔藓的快速培育方法的下述任一应用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促进苔藓植株的生长;
2)改善土壤性质;
3)防风固沙;
4)土地复垦;
5)生态重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81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