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凯伦藻科多物种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8198.2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邱丽梅;张伟倩;张令帅;尹肖婷;刘青;张清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凯伦藻科多 物种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一种凯伦藻科多物种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两对特异性引物,可分别对海水中的凯伦藻科凯伦藻属、卡尔藻属、塔卡藻属物种进行检测和监控,其中凯伦藻属特异性引物为引物KMF2和KMR1,卡尔藻属和塔卡藻属特异性引物为引物KAKVF1和KAKVR2。检测方法包括藻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电泳检测。其优点是简单快速、特异性强、检测范围宽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一种凯伦藻科多物种的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凯伦藻科(Kareniaceae)是甲藻门中较近建立的一个新科,凯伦藻科种类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到目前为止,已报道3属30个种。由于该科是有毒有害甲藻种类较为聚集的一个类群,且大部分种类频发藻华,严重威胁近海海域生态安全和水产养殖,因而备受各方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近海海域也逐渐成为凯伦藻藻华的重灾区,凯伦藻曾引发我国最严重的几次藻华事件,给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凯伦藻赤潮,进行赤潮预警和日常监测,对于减少水产养殖业损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对赤潮进行预测首要问题是对引起赤潮的藻类进行检测。形态鉴别是传统的鉴别方法,但由于一些藻类的不同种属的形态差别甚微,难以准确鉴别。另一方面,环境对藻类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鉴定到种存在的困难很多。目前,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微藻的方法日渐成熟,这些方法从分子水平解决了某些从形态上难以区分的藻类分类和鉴定问题。目前针对赤潮原因种的分子鉴定方法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针对引发赤潮的凯伦藻科多物种的分子鉴定技术尚待发展,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特异稳定的、适用于凯伦藻绝大多数物种的早期监控及检测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速度快、特异性高、灵敏稳定的快速检测凯伦藻科多物种的快速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检测凯伦藻科多物种的引物对,凯伦藻属特异性引物为:
上游引物KMF2 5′-ATTGTGMACCAYCTKMTGT-3′,
下游引物KMR1 5′-ACAAGWTGACAGTGGCATG-3′;
卡尔藻属和塔卡藻属特异性引物为:
上游引物KAKVF1 5′-AYTGTGAMCYWCTTYGTGAG-3′,
下游引物KAKVR2 5′-ACMCMTGACAGCACCAAG-3′。
一种快速检测凯伦藻科多物种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含所述引物对。
一种凯伦藻科多物种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所述的凯伦藻属、卡尔藻属和塔卡藻属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海水中的凯伦藻科多物种进行检测;
其中,凯伦藻属特异性引物为:
上游引物KMF2 5′-ATTGTGMACCAYCTKMTGT-3′,
下游引物KMR1 5′-ACAAGWTGACAGTGGCATG-3′;
卡尔藻属和塔卡藻属特异性引物为:
上游引物KAKVF1 5′-AYTGTGAMCYWCTTYGTGAG-3′,
下游引物KAKVR2 5′-ACMCMTGACAGCACCAAG-3′。
以海水样品中藻基因组总DNA为模版,利用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海水中的凯伦藻科多物种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81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