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缸盖及缸孔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0712.6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司庆九;张晓宇;沈惠贤;曾庆强;郑建军;杨怀刚;杨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缸盖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缸盖及缸孔加工工艺,所述模拟缸盖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缸盖本体、工艺缸垫和水套加热装置,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气缸体连接的N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工艺缸垫上对应N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水套加热装置能够插入气缸体的开放式水套中,并且所述水套加热装置能够对开放式水套以及缸孔进行加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拟缸盖及缸孔加工工艺,能够使缸孔在加工时就已经有热变形,在内燃机工作时缸孔的圆度及圆柱度较好,从而让内燃机活塞环的张力可以更低,并最终减少摩擦损耗,降低油耗,有利于提高内燃机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缸盖及缸孔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缸孔变形是内燃机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于气缸体在加工完成后虽然能达到较好的圆度和圆柱度,但是为了克服爆发压力和满足缸垫密封要求,缸盖螺栓轴力非常大,因此,装配时在缸盖螺栓的巨大轴力作用下,缸孔会产生变形影响圆度和圆柱度。对缸孔变形量的控制是保证发动机性能的关键举措之一,这是因为如果发动机的缸孔的变形过大,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或造成诸如拉缸、机油消耗量过高、漏气量大、摩擦损失大等问题,并最终导致发动机的性能下降,甚至可能会导致机体和活塞出现可靠性问题。因此需要严格的控制缸孔的变形。为控制缸孔的变形,目前主流的技术在于通过模拟缸盖技术来规避缸孔的变形,但它也只是控制了常温下的缸孔变形,而对内燃机在热机下缸孔的变形却无法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模拟缸盖及缸孔加工工艺,能够使缸孔在加工时就已经有热变形,在内燃机工作时缸孔的圆度及圆柱度较好,从而让内燃机活塞环的张力可以更低,并最终减少摩擦损耗,降低油耗,有利于提高内燃机性能。
本发明的一种模拟缸盖,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缸盖本体、工艺缸垫和水套加热装置,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气缸体连接的N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工艺缸垫上对应N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水套加热装置能够插入气缸体的开放式水套中,并且所述水套加热装置能够对开放式水套以及缸孔进行加热。
进一步,所述水套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线圈接线端,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形状与开放式水套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缠绕密度从上到下减小。
进一步,所述缸盖本体包括缸盖上板和设置在所述缸盖上板的下侧的缸盖下板,所述缸盖上板上设置有N个上侧第一连接孔,所述缸盖下板上设置有N个下侧第一连接孔,N个所述上侧第一连接孔和N个所述下侧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一一对应,N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均分别由一个所述上侧第一连接孔和一个所述下侧第一连接孔组成。
进一步,所述缸盖上板和所述缸盖下板通过M个定位销螺栓定位,所述缸盖上板和所述缸盖下板通过P个第一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工艺缸垫通过T个第二螺栓与所述缸盖下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缸盖上板的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加工设备连接的设备连接孔;所述缸盖下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线圈接线端的线圈导出孔。
进一步,所述缸盖上板、所述缸盖下板和所述工艺缸垫对应缸孔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供加工设备的刀具穿过的加工过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缸孔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的模拟缸盖与加工设备连接;
S2、将所述电磁感应线圈插入开放式水套,并且通过N个第三螺栓依次分别穿过N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N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模拟缸盖与气缸体连接;
S3、将两个所述线圈接线端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通过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供电对开放式水套和缸孔进行加热,当缸孔的温度场达到预定温度场后停止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0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