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腭帆张肌电疗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0881.X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9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华宋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邢若兰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腭帆张肌 电疗 | ||
本发明公开了腭帆张肌电疗仪,包括手把与电极管,电极管连接于手把的一端,电极管远离手把的端部设有第一分叉部与第二分叉部,第一分叉部与第二分叉部均呈弯曲状第一分叉部设有第一电极头,第二分叉部设有第二电极头,该电疗仪能够针对性的对腭帆张肌进行电刺激治疗,改善因咽鼓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利于减少病情反复与减少治疗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腭帆张肌电疗仪。
背景技术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耳鼻喉科中常见的诊断疾病,每年导致超过200万成年患者就诊,可以导致多种中耳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性咽鼓管功能不良和鼓膜内陷等。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和成人的常见疾病,发生率约1%,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症状性咽鼓管功能不良是一种患者经常抱怨听觉饱满、耳痛、耳鸣和听力下降,但没有明显的中耳炎或器质性疾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其发生与咽鼓管无法使中耳充分通风有关。
鼓膜内陷是咽鼓管无法正常开放导致鼓室负压而引起,甚至会发展成黏连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
咽鼓管功能不良存在而尚未导致中耳疾病时称之为症状性咽鼓管功能不良,现在对因咽鼓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中耳疾病的治疗、咽鼓管球囊治疗或者部分的咽鼓管手术治疗,然而,上述治疗过程较长、收费昂贵,有些甚至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现有研究报道证明咽鼓管功能不良发生与腭帆张肌的电位减弱有关,现有的治疗方法忽视这个病征,没有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法对腭帆张肌进行电疗,更没有专门的仪器用于电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腭帆张肌电疗仪,电极管设有第一电极头与第二电极头,能够电刺激神经肌肉,对腭帆张肌或咽鼓管相关肌肉进行电疗,解决了因咽鼓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时,因忽视腭帆张肌电位减弱而没有适当仪器进行电刺激治疗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腭帆张肌电疗仪,包括手把与电极管,电极管连接于手把的一端;
电极管远离手把的端部设有第一分叉部与第二分叉部;
第一分叉部与第二分叉部均呈弯曲状;
第一分叉部设有第一电极头,第二分叉部设有第二电极头。
由此,电极管的端部呈Y字形,形成两个分叉部,两个分叉部分别设有电极头,能够对腭帆张肌进行电刺激治疗,改善因咽鼓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利于减少病情反复与减少治疗费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头与第二电极头均为球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头与第二电极头均为针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管可拆卸更换的连接于手把。
由此,电极管可根据治疗的需要进行拆卸更换,例如根据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电极管,电极管具有7.5cm、10cm或12.5cm等不同的长度规格,从而提高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管通过组装部连接于手把;
组装部包括导槽与导柱,导槽设于电极管靠近手把的端部,手把连接有与导槽相配合的导柱。
由此,通过导槽与导柱配合结构实现拆卸更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导柱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管为柔性管。
由此,柔性管利于导入至人体的腭帆张肌部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管具有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华宋,未经张华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08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线、打线封装结构、打线系统及打线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堵塞球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