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沙眼衣原体重组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1114.0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0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婷;郑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隆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12 | 分类号: | C07K16/12;C12N15/13;C12P21/02;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何俊 |
地址: | 31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眼 衣原体 重组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沙眼衣原体重组抗体及其应用,该抗体包括:轻链CDR1‑3序列和重链CDR1‑3序列;轻链CDR1‑3和重链CDR1‑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3之一、SEQ ID NO.4‑6之一、SEQ ID NO.7‑9之一、SEQ ID NO.10‑12之一、SEQ ID NO.13‑15之一和SEQ ID NO.16‑18之一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抗体能与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活性和亲和力,可用于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标记抗体使用,从而用于沙眼衣原体的早期筛查、诊断与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沙眼衣原体重组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小为250-450nm,革兰阴性,通过细菌滤器、发育周期独特、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沙眼衣原体有15个已知的血清型,其中12个血清型与沙眼和生殖道的感染有关;A、B/Ba、C型主要引起沙眼,D-K型主要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另外3个则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ymphor Ganuloma Venereun,LGV)的发生有关。
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3个亿新增病例。超过70%的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无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延误诊治,若未及时治疗可造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引起盆腔炎、异位妊娠和输卵管性不孕等严重并发症。而长期反复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增加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艾滋病发病的风险。目前,沙眼衣原体仍缺乏有效疫苗,因此对沙眼衣原体的防治主要依赖于早期筛查、早诊断和早治疗,选择高效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对控制沙眼衣原体感染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对于沙眼衣原体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直接涂片法、细胞培养法、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直接涂片法应用于眼部感染标本的敏感性可达95%,但用于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细胞培养法被公认是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金标准,是检测衣原体活体唯一的实验方法,该方法敏感性受标本采集、储存、运输以及污染的影响较大,且耗时长,费用大,技术设备要求高,不适合处理大量样本。核酸检测法(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速度也较快,是沙眼衣原体病原体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但PCR法容易污染出现假阳性,而且设备昂贵。抗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免(EIA)、直接免疫荧光法 (DFA)和免疫层析(ICA)。EIA法因操作简便、可自动化判读,适宜标本,但需耗费时间较长。DFA法适用多种标本,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的优点,但由于判读受主观因素影响,且荧光标记物不稳定,不适宜标本筛查。ICA法(如胶体金法)因操作简单,省时快捷,对场地和设备要求低,目前在我国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主要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因此,筛选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单克隆抗体是提高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产品质量的关键。目前用于检测沙眼衣原体的单克隆抗体在灵敏度、特异性及亲和力上都存在一些缺陷,需要不断地开发更好的抗沙眼衣原体单克隆抗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沙眼衣原体重组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抗体能与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活性和亲和力,可用于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标记抗体使用,从而用于沙眼衣原体的早期筛查、诊断与治疗。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与沙眼衣原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功能性片段,包括:
轻链CDR1-3序列;和
重链CDR1-3序列。
所述轻链CDR1序列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3之一所示;
所述轻链CDR2序列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6之一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隆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隆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11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