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质异常点探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1596.X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江宇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 异常 探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质异常点探测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N个第一地震数据集;根据N个第一地震数据集得到L个第二地震数据集;对L个第二地震数据集进行偏移距处理,得到L个第三地震数据集;根据L个第三地震数据集计算得到第一深度数据集和振幅数据集;对所有第一地震数据集中两个相邻接收道做互相关处理,得到多个相关函数;根据多个相关函数绘制对应的面波频散曲线,根据面波频散曲线得到第二深度数据集;计算第一深度数据集和第二深度数据集所有的深度数据差值的绝对值;根据所有差值的绝对值和振幅数据集得到差值分数值;若差值分数值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第一深度数据集和差值分数值确定异常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异常点探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浅层工程勘察中,地球物理方法受到场地、环境、地质条件的限制,在5-50m深度的范围中探测精度较低。在深度低于5m的范围中,利用地质雷达可将该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及管线、空洞、孤石等异常查明,并能达到工程地质任务要求;而当探测深度在5-50m范围时,地质雷达探测深度受到限制,电法类方法分辨率低,地震波探测常规数据处理方法成像精度不能满足工程地质任务需求,面波方法效率低;且通过频散曲线上“之”字形拐点划分地层界面、判断空洞、断层破碎带等异常体,其误差较大;对小尺度异常体识别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质异常点探测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地质异常体探测方法,包括:
获取N个第一地震数据集,N个所述第一地震数据集中共包含M个接收道对应的M个第一地震数据,N个所述第一地震数据集是接收N次由震源发射的震波得到的,每次震波分别由M1,M2,M3,M4...MN个接收道接收,所述N和M为正整数,所述M1+M2+M3+M4+...+MN等于M;
计算M个接收道与震源的中点位置,得到M个第一中心点,对M个第一中心点做去重处理,得到L个第二中心点,根据L个第二中心点对N个第一地震数据集进行拆分,得到L个第二地震数据集,所述L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对于L个第二地震数据集进行偏移距处理,得到对应的L个第三地震数据集,每个所述第三地震数据集包含对应的接收道接收到的K个散射波的振幅和时长,每个所述散射波是由对应的异常点对震源发射的震波反射得到的;
对于每一个第三地震数据集:对该第三地震数据集进行速度分析,得到每个散射波的速度数据,对于该第三地震数据集中的每个散射波:根据该散射波的所述时长和所述速度数据,计算出该散射波对应的异常点的深度数据,得到该第三地震数据集多个对应的接收道对应的K个深度数据;
将每一个接收道的K个所述深度数据进行合并得到第一深度数据集,所述第一深度数据集包含L*K个所述深度数据,其中每一个接收道的K个深度数据由小到大排序,将所有第三地震数据集的所述振幅进行合并得到振幅数据集,所述振幅数据集包含L*K个所述振幅,其中每一个接收道对应的K个振幅按照时长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所述时长为该振幅对应的散射波的所述时长;
对于所有第一地震数据集,将两个相邻的接收道确定为A道和B道,将A道和B道对应的地震数据做互相关处理,分别得到M1-1,M2-1,M3-1,M4-1...MN-1个B道对应的相关函数,所述M1-1+M2-1+M3-1+M4-1+...+MN-1等于M-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15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