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2811.8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1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卢新亚;戴莹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力合博汇光敏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0 | 分类号: | B29C64/10;B29C64/386;B29C64/314;C09J4/02;B33Y10/00;B33Y40/00;B33Y50/00;B33Y7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王海曼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坪西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固化 压敏胶 打印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机械模切方法只能制备二维成型胶膜的技术缺陷,而且节省了模切模具制造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了新产品开发速度,产品性能和工艺精度的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建模S2、配制压敏胶S3、胶膜成型将步骤S1中建好的3D模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的配套设备中,并设置打印程序,并设置打印程序,再将步骤S2所得材料注入3D打印机中,通过3D打印机对步骤S1中得到的二维模型,在离型纸或离型膜上分层打印,分层打印后的压敏胶同时进行紫外光固或者电子束固化,得到3D成型的压敏胶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成形方法,尤其涉及压敏胶膜3D打印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压敏胶成型膜广泛用于电子产品、汽车制造、机械组装,房屋建筑的粘接、密封、装饰或保温等领域。随着电子产品朝薄型化,重量轻型化,组装工艺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成型压敏胶膜应用会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压敏胶成型膜生产采用相对落后机械模切的方法,现有模切生产工艺存在如下重大缺点有待改善:(1)只能生产二维成型的胶膜,无法适合许多不平整表面的粘接需求;(2)每一种粘接产品形状不同,都必须重新制作不同模切钢滚,导致模切胶膜生产成本高,产生周期长;(3)被切掉胶膜造成浪费。很多电子产品模切胶膜利用面积低于50%。
3D打印技术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快速成型领域里的一项新兴技术,它是一种以数字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快速固化成型的方式来构建3D物体的技术。适合高分材料包括压敏胶的3D打印技术主要有光固化造型(stereolithography),熔融沉积成型(fusiondepositionmodeling),数字化光加工成型(digitallightprocess)。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机械模切方法只能制备二维成型胶膜的技术缺陷,而且节省了模切模具制造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了新产品开发速度,产品性能和工艺精度,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建模
通过计算机建立3D模型,再由计算机按层分解,将3D模型分解成二维模型;
S2、配制压敏胶
在可紫外光固化压敏胶中,加入助剂混合均匀;
S3、胶膜成型
将步骤S1中建好的3D模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的配套设备中,并设置打印程序,并设置打印程序,再将步骤S2所得材料注入3D打印机中,通过3D打印机对步骤S1中得到的二维模型,在离型纸或离型膜上分层打印,分层打印后的压敏胶同时进行紫外光固或者电子束固化,得到3D成型的压敏胶膜。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所述可紫外光固化压敏胶为自由基光固化压敏胶,阳离子光固化压敏胶,电子束固化压敏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所述可紫外光固化压敏胶为合成橡胶压敏胶,(甲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聚异氰酸酯类压敏胶,丙烯酸聚氨酯压敏胶,硅橡胶类压敏胶,聚烯烃类压敏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所述可紫外光固化压敏胶在室温可以是液体或者固体,在打印温度时的粘度介于500~50000cps。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光固化压敏胶3D打印无模成形方法,所述S3中的3D打印温度范围为室温至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力合博汇光敏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力合博汇光敏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2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