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2965.7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9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马记涛;熊攀伟;陈平;西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7;G06F3/041;G02B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王芳芳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用于呈现显示内容;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导光元件和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用于产生补充光源,所述导光元件用于将所述补充光源导向所述触控屏;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用于形成所述显示内容,可以增加触控屏的亮度,使得用户即使处于昏暗的环境下也可以看清显示面板上的内容,提升了反向液晶显示器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需求,终端设备的显示面板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显示面板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RLCD(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反射液晶显示器)。其中,反射液晶显示器对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需求较高,当反射液晶显示器处在日光充足或灯光照度强的环境下时,反射液晶显示器的屏幕会较为清晰明亮,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观看体验。当反射液晶显示器所处环境的自然光或人工辅助光源都较为阴暗时,反射液晶显示器的屏幕也较为昏暗,用户很难舒适地观看屏幕显示内容。由于反射液晶显示器对环境光照的依赖性较高,因此用户必须根据所处环境使用具有反射液晶显示器的终端设备,若在昏暗环境下,则很难看清显示屏幕上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可以使用户在昏暗的环境下看清显示面板上的内容,提升了反射液晶显示器的通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用于呈现显示内容;
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导光元件和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用于产生补充光源,所述导光元件用于将所述补充光源导向所述触控屏;
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用于形成所述显示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光模组位于所述触控屏和所述显示基板之间,所述导光元件与所述触控屏连接,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显示基板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偏光片、彩色滤光片和薄膜晶体管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粘接部件,所述粘接部件包括第一粘接部件和第二粘接部件,所述第一粘接部件用于粘接所述触控屏和所述导光元件,所述第二粘接部件用于粘接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彩色滤光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粘接部件内部,所述第二粘接部件还用于粘接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导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元件围绕所述触控屏的四边,所述导光元件的外边缘贴合所述触控屏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元件的宽度为2mm至3mm,所述导光元件包括透明的PC板和/或透明的PMMA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导光元件的四角,所述发光元件包括LED灯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光亮控制器,所述光亮控制器用于调节所述补充光源的亮度。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在显示面板的触控屏和显示基板之间设置补光模组,当终端设备正常工作时,补光模组中的发光元件产生补充光源,补充光源射向补光模组中的导光元件,导光元件将补充光源导向触控屏,增加触控屏的亮度,使得用户即使处于昏暗的环境下也可以看清显示面板上的内容,提升了反向液晶显示器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2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巾机构及湿巾机
- 下一篇:一种有效治疗咽喉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