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3155.3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诚;王建;黄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D11/18;E21D11/10;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旭伟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水 隧道 初期 支护 系统 防水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内管(5),所述内管(5)可伸入到所述外管(1)的内部并拔出,所述外管(1)的内壁与所述内管(5)的外壁接触,所述外管(1)上设置有进水孔(11),所述内管(5)可在所述外管(1)内旋转,实现所述进水孔(11)与所述内管(5)上的进水口(52)选择性连通,所述内管(5)中设置有与所述内管(5)的进水口(52)连通的特斯拉阀状的导流腔(51),可在所述导流腔(51)的作用下加快水流流出所述外管(1);所述外管(1)的进水孔(11)中安装有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升降管(111)、第一拦网(112),所述升降管(111)安装在所述进水孔(11)内且其外表面与所述进水孔(11)的孔壁配合,所述第一拦网(112)覆盖所述升降管(111)的进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可实现所述升降管(111)沿所述进水孔(11)的内壁在所述进水孔(11)的轴线方向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构件包括:滑槽(113)、球体(115)、滑杆(114);所述滑槽(113)设置在所述进水孔(11)的内壁且与所述进水孔(11)的轴线方向平行,球体(115)上连接有两根滑杆(114),所述滑杆(114)的远离所述球体(115)的一端可与所述滑槽(113)配合,所述滑杆(114)可沿所述滑槽(113)滑动;所述滑杆(114)或所述球体(115)与所述升降管(111)固定连接;通过推动所述球体(115)所述升降管(111)可在所述进水孔(11)中滑动;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球体(115)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进水孔(11)中,另一部分伸出所述进水孔(11)且位于所述外管(1)内部;
所述球体(115)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孔(11)的孔径,所述第一拦网(112)到所述球体(115)位于所述外管(1)内部一端的距离等于所述进水孔(11)的孔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5)在旋转过程中,其外表面可将所述球体(115)朝所述外管(1)的外部方向推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5)的进水口(52)包括:直管、凹槽(521),所述直管的一端与所述凹槽(52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导流腔(51)连接;所述内管(5)在所述外管(1)中旋转时,所述球体(115)可陷入所述凹槽(521)中,所述进水孔(11)与所述直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一端设置有圆锥头(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拱架(2)、插接管(3),所述插接管(3)活动安装在所述钢拱架(2)上,所述外管(1)可与所述插接管(3)连接,所述内管(5)可从所述插接管(3)远离所述外管(1)的一端取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3)远离所述外管(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拦网(31)。
9.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泄水式隧道初期支护系统的防水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内管(5)插入到所述外管(1)的内部,使所述外管(1)上的进水孔(11)与所述内管(5)上的进水口(52)处于封闭状态;再将所述外管(1)按一定角度钻入岩层;
S2:再旋转所述内管(5),使所述进水口(52)与所述外管(1)上的进水孔(11)连通,水可流进入到所述内管(5)的导流腔(51)中;
S3:固定所述外管(1),待所述内管(5)内无水流出后,拔出所述内管(5);再往所述外管(1)中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31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