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3669.9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鲹坂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单元 搭载 构造 | ||
一种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具备:发电单元,搭载于车辆的前部;驱动单元,搭载于所述发电单元的车辆后方侧,驱动前轮;以及地板通道,形成于配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车辆后方侧的地板,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单元搭载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发电机搭载车辆,其具备发电机、驱动发电机的发动机以及驱动驱动轮的马达,发电机与发动机被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107962号公报)。
然而,发电机和发动机都是不易压溃的构件,因此,若它们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则在车辆发生了前面碰撞时,压溃行程(crash stroke)会变少。但是,若想要确保压溃行程,则前悬会变大。如此,在不易压溃的构件被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车辆中,在确保压溃行程的构成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即使发电单元与驱动单元被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排列也能确保压溃行程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具备:发电单元,搭载于车辆的前部;驱动单元,搭载于所述发电单元的车辆后方侧,驱动前轮;以及地板通道,形成于配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车辆后方侧的地板,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从前纵梁脱离。在此,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是不易压溃的构件。因此,当车辆发生前面碰撞而发电单元后退时,驱动单元向后方下侧移动,但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被设为比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大,因此,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进入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内侧,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后退量增加。由此,压溃行程被确保。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具备:发电单元,搭载于车辆的前部;驱动单元,搭载于所述发电单元的车辆后方侧,驱动前轮;以及地板通道,形成于配置在所述驱动单元的车辆后方侧的地板,所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和高度被设为比所述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和高度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和高度被设为比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的宽度和高度大。在此,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是不易压溃的构件。因此,当车辆发生前面碰撞时,发电单元后退,驱动单元后退,但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宽度和高度比驱动单元的后端部的宽度和高度大,因此,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进入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内侧,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后退量增加。由此,压溃行程被确保。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而言,在第一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中,支承所述驱动单元的副车架支承于前纵梁,所述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被配置为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所述副车架从所述前纵梁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从前纵梁脱离。因此,与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不从前纵梁脱离的构成相比,驱动单元的自由度增加,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能顺畅地进入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内侧。由此,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后退量有效地增加。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而言,在第二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中,支承所述驱动单元的副车架支承于前纵梁,所述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被配置为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所述副车架从所述前纵梁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从车辆前方侧被输入了载荷时,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从前纵梁脱离。因此,与支承驱动单元的副车架不从前纵梁脱离的构成相比,驱动单元的自由度增加,驱动单元的至少后端部能顺畅地进入地板通道的前端部的内侧。由此,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后退量有效地增加。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而言,在第一~第三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车辆单元搭载构造中,所述发电单元是仅用于发电的发动机和发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36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用移动装置以及充电系统
- 下一篇:光学驱动设备和光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