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4227.6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1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潘道定;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雷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张燕平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加热 达到 清洗 闭路 循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涉及产线清洗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蒸馏釜和蒸发器,所述蒸馏釜的进口端连接有原液进管,且蒸馏釜的底端出口端连接有浓缩液出管,所述浓缩液出管的管路中安装连接有气动隔膜泵,所述蒸馏釜的顶端出气端连接有蒸汽出管,所述蒸发器连接在蒸汽出管的端部,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有蒸汽水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箱的出口端接通有蒸馏水出管。该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配套产线处理,降低处理清洗水的运行费用,通过热泵技术有效利用冷热交换在负压的状态下,实现清洗水的节能、处理、回收清洗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线清洗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产线清洗水属于工业废水的一种,在排放前需要进行处理,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投入到自然环境中或回收到生产线上进行二次利用,废水的处理一直都是工业上的重要问题,是工业废料处理中最不可忽视的一步处理。
在以前的生产模式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程序及药剂处理产线清洗水,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通过环保设备直接解决水处理问题。
然而现有相关设备能耗极其高,并且设备体积占地较大,不适合安装在产线附近,处理费用较高,并不适合于生产流水线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包括蒸馏釜和蒸发器,所述蒸馏釜的进口端连接有原液进管,且蒸馏釜的底端出口端连接有浓缩液出管,所述浓缩液出管的管路中安装连接有气动隔膜泵,所述蒸馏釜的顶端出气端连接有蒸汽出管,且蒸汽出管的内部安置有蒸馏加热网,所述蒸发器连接在蒸汽出管的端部,且蒸发器的内部设置有蒸发冷媒管,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有蒸汽水管,且蒸汽水管的末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泵,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出口端接通有蒸馏水出管。
可选的,所述蒸馏加热网呈螺旋盘绕状结构,且蒸馏加热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
可选的,所述蒸发冷媒管呈螺旋盘绕状结构,且蒸发冷媒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
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媒管的管路中安装有膨胀阀,且第二冷媒管的端部与第一导热管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冷凝器。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热管的末端连接有压缩机,且压缩机的另一端口与第一冷媒管的端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蒸汽水管的末端与连接管的管口端之间安装有真空发生器,且蒸汽水管、连接管和真空发生器构成连通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配套产线处理,降低处理清洗水的运行费用,通过热泵技术有效利用冷热交换在负压的状态下,实现清洗水的节能、处理、回收清洗水的目的。
2.该热泵制冷加热负压达到产线清洗水闭路循环的装置,采用热泵技术,利用其特性,压缩机热源加热废液,利用冷量进行制冷,冷媒传递冷热,在蒸馏釜采用极限真空的环境下,充分利用冷热,能耗比相当于1:7,即1KW电能输出7KW能量,整个设备一体化,整体结构紧凑,外观新颖,适用于长时间连续运行环境,废液浓缩,蒸馏水产水可直接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雷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雷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42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理机器人的冲洗装置
- 下一篇: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机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