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产生恒定明渠流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5223.X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9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柴波;夏子恒;李秋云;赵文博;韦伟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E02B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王佩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产生 恒定 明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模拟产生恒定明渠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0)、过水通道(20)、集水单元(30)、升降单元和水循环机构,所述水箱(10)竖直设置,其下端设有多个支脚(11),其前侧的下部设有出水口(12),并在所述出水口(12)处设有挡板(40),所述挡板(40)与所述水箱(10)滑动连接,并可固定在其移动轨迹的任意位置,其用于调节所述出水口(12)的大小,所述过水通道(20)为水箱(10)相适配条型结构,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水箱(10)的前侧,其前端的多个侧面均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水箱(10)对应的侧壁密封连接,且所述集水单元(30)设置在所述过水通道(20)的后端下方,其进料端与所述过水通道(20)的后端连通,其用于收集流经过水通道(20)的水,所述升降单元设置在所述过水通道(20)的下方,其与所述过水通道(20)连接,其可驱动所述过水通道(20)的后端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过水通道(20)的倾斜角度,所述水循环机构分别与所述水箱(10)和所述集水单元(30)连接,其用于集水单元(30)内的水回流至水箱(10)内;
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70)、第一水管(71)和第二水管(72),所述水泵(70)设置在所述水箱(10)的前侧,所述第一水管(71)水平设置在所述过水通道(20)下方,其一端与所述水泵(70)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集水单元(30)连通,所述第二水管(72)的一端与所述水泵(70)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水箱(10)的内部连通;
所述过水通道(20)上设有两个楔子(80),所述楔子(80)为直角三棱柱结构,所述楔子(80)均沿所述过水通道(2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沿所述过水通道(2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过水通道(20)的对应端,且其靠近所述过水通道(20)的一侧均与所述过水通道(20)的对应侧贴合;
模拟产生恒定明渠流所述装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r=γRJ=ρgRJ (2)
其中,S为水箱10的底部面积,h0为水箱10内初始水位高度,hef为水箱10的有效水位高度,v为所需流速,z为过水通道20的挡水板的高度,Δh为过水通道20的底板至出水口12顶部的高度,w为过水通道20的底板的宽度,L为过水通道20的底板的长度,θ为楔子80的斜面与过水通道20底板的倾角,β为过水通道20倾斜角度,a为水箱10底部的边长,R为水力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Q为水泵70的恒定抽水量,Re为雷诺系数,μ为水的粘性系数,ρ为水的密度,d为特征长度,在本发明中,d=4R,m为水的质量,λ为沿程阻力系数,hf为水头损失,γ为水的单位体积下的重量,r为水流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产生恒定明渠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2)为矩形结构,其左右两侧均延伸至水箱(10)的对应侧侧壁,所述挡板(40)为与所述出水口(12)相适配的矩形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水箱(10)内,并位于所述出水口(12)的上方,其与所述水箱(10)的前侧内壁滑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其可上下移动,并可固定在其滑动轨迹的任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产生恒定明渠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两个千斤顶(60),两个所述千斤顶(60)分别间隔分布在所述过水通道(20)下方的前部和后部,并分别与所述过水通道(2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产生恒定明渠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单元(30)为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上端敞口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52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