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差注水装置以及自沉浮式剖面观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6272.5 | 申请日: | 202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7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韩广辉;尚晓东;周生启;谢晓辉;郭双喜;樊江燕;李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欧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番禺大道北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差 注水 装置 以及 沉浮 剖面 观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温差注水装置,其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热胀冷缩材料以及仓体;其中,仓体上开设有分别与仓体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海水入口和海水出口,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海水入口上,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海水出口上;第二单向阀的介质流向设置成由仓体的内部空间流向海水出口;热胀冷缩材料设置在仓体的内部空间。本发明通过利用“海水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一天然条件,利用温度差来驱动热胀冷缩材料膨胀或收缩,以改变仓体内部空间的压强,同时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配合,以达到注入或排水的功能,从而补充因上浮需要而释放排出的气源的质量,保证了整个测量设备的密度不变,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差注水装置。
背景技术
ARGO浮标是一种用于检测海洋相关数据的测量设备,也叫剖面自动循环探测仪,ARGO浮标通过液压活塞泵把油注入或吸入位于浮标底部的外部皮囊来改变整体体积,通过改变浮标的整体密度,来上升或者沉入在不同深度海域中,液压活塞泵通常采用电池作为工作动力源,那么废弃后的ARGO浮标会产生电池污染;为了减少电池对海水的污染,现有的部分测量设备采用气源作为上升的动力源,但是随着气源的流失,整个测量设备的质量会减少,那么也就降低了整个测量设备的密度,导致测量设备不能再次下潜到预定深度的海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差注水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温差注水装置,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热胀冷缩材料以及仓体;其中,仓体上开设有分别与仓体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海水入口和海水出口,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海水入口上,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海水出口上;第一单向阀的介质流向设置成由海水入口流向仓体的内部空间;第二单向阀的介质流向设置成由仓体的内部空间流向海水出口;热胀冷缩材料设置在仓体的内部空间。
这样,初始时,将本装置安装在测量设备上,且将海水出口与测量设备上的一密闭容纳腔室相连通,由于海水的温度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当测量设备载着本温差注水装置下潜时,设置在仓体的内部空间的热胀冷缩材料的体积逐渐缩小,相应地仓体的内部空间产生负压,由于第一单向阀的介质流向设置成由海水入口流向仓体的内部空间,第二单向阀的介质流向设置成由仓体的内部空间流向海水出口,那么所产生的负压驱动第一单向阀打开,而此时第二单向阀仍处于闭合状态,海水从海水入口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到仓体的内部空间,使得整个测量设备的重量增加,相应地增加了整个测量设备的密度值;同时当测量设备释放气源,来通过减小密度实现上浮后,那么随着所处海域深度的上升,温度逐渐升高,设置在仓体的内部空间的热胀冷缩材料的体积逐渐增大,相应地仓体的内部空间内的压强逐渐增大,由于第一单向阀的介质流向设置成由海水入口流向仓体的内部空间,第二单向阀的介质流向设置成由仓体的内部空间流向海水出口,那么所增大的压强驱动第二单向阀打开,而此时第一单向阀则切换为闭合状态,之前被吸入到仓体的内部空间的海水从海水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排挤到测量设备上的一密闭容纳腔室内部,这部分海水补充了此前被释放出去的气源的质量,那么也就保证了整个测量设备的密度不变或者不减小,如此循环吸入适量比例的海水来补充因上浮需要而释放排出的气源的质量,保证了整个测量设备的密度不变或者不减小,以便能多次下潜到预定深度的海域。本发明通过利用“海水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一天然条件,利用温度差来驱动热胀冷缩材料膨胀或收缩,以改变仓体内部空间的压强,同时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配合,以达到注入或排水的功能,从而补充因上浮需要而释放排出的气源的质量,保证了整个测量设备的密度不变或者不减小,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欧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欧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62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