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巷道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6360.5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4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任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宇飞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避让 立体 停车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巷道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车辆行驶巷道及若干四车位无避让停车组件,所述四车位无避让停车组件包括停车框架和地面轨道,所述地面轨道与车辆行驶巷道中心线垂直分布,所述停车框架包括方形的顶部框架、支撑立柱、升降车板、行走装置、升降控制装置,停车框架利用行走装置安装在地面轨道上,停车框架上的两个升降车板并排分布,升降车板的长边与车辆行驶巷道中心线平行,停车框架底部设有两个长方形地面停车位,两个地面停车位并排分布,地面停车位的长边与巷道中心线垂直。本发明具有停车便捷、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立体停车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巷道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停车难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在一些商业区停车难的问题尤为明显,由于停车位的严重短缺,使得这些地区时常面临车位争抢、停车困难的问题。为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出现了立体停车库,将车辆上下叠放,提高了车位的空间利用率。在中间是巷道,两侧为停车位的停车场内,如果采用桥式无避让停车的方式,巷道上方的横桥将会影响消防车辆及特种车辆通行。如果采用直接垂直升降的方式,上、下层车辆入库会相互影响,且不易将车辆驶入车位,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巷道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巷道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该装置具有上、下层车辆停车便捷、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巷道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车辆行驶巷道、位于车辆行驶巷道两侧的若干四车位无避让停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车位无避让停车组件包括停车框架和地面轨道,所述地面轨道与车辆行驶巷道中心线垂直分布,所述停车框架包括方形的顶部框架、位于顶部框架四角底部的四个支撑立柱、安装于顶部框架上的两个长方形升降车板、安装于支撑立柱底部的行走装置,停车框架利用行走装置安装在地面轨道上,停车框架上的两个升降车板并排分布,升降车板的长边与车辆行驶巷道中心线平行,每个升降车板均设有独立的升降控制装置;停车框架底部设有两个长方形地面停车位,两个地面停车位并排分布,地面停车位的长边与巷道中心线垂直;行走装置带动停车框架沿地面轨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主动行走轮、被动行走轮和行走驱动电机,四个支撑立柱底部均设有一个主动行走轮或被动行走轮,行走驱动电机通过链轮链条传动组件与主动行走轮连接,所述主动行走轮和被动行走轮均为并排双滚轮,地面轨道上设有与并排双滚轮配套的双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控制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电机、链轮链条传动组件、提升链,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和链轮链条传动组件安装在顶部框架上,顶部框架上设有提升链护套,所述提升链穿过提升链护套连接在链轮链条传动组件与升降车板之间,升降驱动电机通过链轮链条传动组件带动提升链运动,提升链进一步带动升降车板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车板设有定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行驶巷道宽度大于两个升降车板并排分布的总宽度。
本发明的四车位无避让停车组件采用两个地面停车位与两个升降车板组合的方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地面停车位与巷道中心线垂直,两个地面停车位组合在一起,便于车辆倒入。两个地面停车位组合后的顶部正好可以放置与车辆行驶巷道中心线平行的两个升降车板。停车框架带动升降车板移动至车辆行驶巷道上后,升降车板无需转向即可让车辆直接驶入或使出,停车更加便捷。去除了转向结构的立体停车装置结构变得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四车位无避让停车组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四车位无避让停车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宇飞,未经任宇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6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扫码技术的看板投屏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耐磨的微滤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