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7033.1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4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帅;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5/04 | 分类号: | E21D5/04;E21D5/06;E21D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装配 相结合 隧道 竖井 内壁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模筑衬砌(3)和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所述单层模筑衬砌(3)和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均为筒状;所述单层模筑衬砌(3)和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上下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层模筑衬砌(3)用于竖井的相对稳定地层(1)区域的竖井支护;所述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用于竖井的岩层破碎或断裂带(2)区域的竖井支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层模筑衬砌(3)与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相连接的端面匀布有多个连接钢筋,所述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与单层模筑衬砌(3)相连接的端面匀布有多个钢筋孔(10),所述单层模筑衬砌(3)通过连接钢筋插接在钢筋孔(10)内与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固定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层模筑衬砌(3)与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之间设置有环状的止水条(5),所述的止水条(5)的截面是L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是由多个弧形的管片围成的筒状结构;管片上设置有定位孔(15),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通过定位钢管(7)穿过定位孔(15)固定在竖井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弧形的管片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螺栓(8)连接成为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管片内壁表面的边沿处设置有手孔(13),在该边沿处的内壁内对应设置有与手孔(13)连通的螺栓孔(14);连接螺栓(8)穿过两个相邻的管片的螺栓孔(14),其两端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管片的手孔(13)内;手孔(13)和螺栓孔(14)的数量与连接螺栓(8)数量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邻所述的管片之间的嵌缝(11)设置有橡胶密封垫(1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管片内壁表面还设置有注浆孔(16),所述定位钢管(7)为钢花管;通过注浆孔(16)及定位钢管(7)向预制装配式竖井内壁(6)的壁后注浆,形成壁后注浆层(9)。
10.一种现浇与预制装配相结合的隧道竖井内壁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竖井的相对稳定地层(1)区域采用单层模筑衬砌(3)形成竖井支护;并在单层模筑衬砌(3)与装配式竖井内壁(6)相连接的端面上预留连接钢筋;
步骤2)将多个弧形的管片通过连接螺栓(8)连接成一个筒状结构,即装配式竖井内壁(6),所述筒状结构是由多个管片连接成一环或多环结构;在装配式竖井内壁(6)上预留钢筋孔(10);
步骤3)将步骤1)单层模筑衬砌(3)的预留连接钢筋插入装配式竖井内壁(6)的预留钢筋孔(10)内,使单层模筑衬砌(3)与装配式竖井内壁(6)固定在一起,所述的装配式竖井内壁(6)位于竖井的岩层破碎或断裂带(2)区域,用于该区域的竖井支护;
步骤4)装配式竖井内壁(6)通过定位钢管(7)固定在竖井上;
步骤5)装配式竖井内壁(6)上设置有注浆孔(16),定位钢管(7)为钢花管,当装配式竖井内壁(6)一环在竖井内壁安装完毕之后,及时通过注浆孔(16)及定位钢管(7)向壁后注浆,形成壁后注浆层(9),起到封闭围岩裂隙,加固围岩和止水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70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