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8185.3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7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玲;张家宇;崔平;修玲玲;李晗;朱尚功;詹德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60R11/04;B60R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汽车 自动 停车 入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台、多位采集盒、挂载组件、触摸显示屏、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号接收器、策略规划模块、策略执行模块、通讯传输模块、通讯接收模块、信号发送器、双目深度相机、红外线循迹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单线激光雷达;该发明用智能网联交互数据和环境干制采集数据构建构建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在驾驶员手动启用后能根据采集到的车身周围的环境数据自动进行停车入库操作,省时省力,精准度高,无人为失误,避免了车位空间较小时汽车的磕碰问题,降低了人员受伤和财物受损的风险,提高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能,方便人员对采集部件进行安装和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然而,现有的智能网联汽车大多未配置有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只能借助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支持人工进行停车入库,费时费力,精准度低,车位空间越小操作难度越大,汽车容易因人为失误而发生磕碰,导致人员受伤和财物受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采集部件安装后不便拆卸,不仅增加了采集部件的维护难度,拆装过程中还容易对采集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影响了采集的精度,同时采集部件裸露在外,防护性能不足,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外力损伤,不可避免的缩短了采集部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自动停车入库系统的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台、多位采集盒、挂载组件、启动键、触摸显示屏、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号接收器、策略规划模块、策略执行模块、通讯传输模块、通讯接收模块、信号发送器、双目深度相机、红外线循迹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单线激光雷达,所述车载控制台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网络系统与多位采集盒的输出端无线连接,所述多位采集盒通过挂载组件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四侧,所述挂载组件由固定槽、固定座、透光防护板、防护罩、压紧螺孔、压紧螺钉、压紧框、U型挂载条、橡胶垫片、U型夹紧条、锁紧栓孔、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组成,所述多位采集盒的背面通过固定槽嵌装在固定座正面的中心,且多位采集盒正面的外缘与透光防护板背面的外缘相接触,所述透光防护板固定嵌装在防护罩正面的中心,所述防护罩正面和背面的外缘通过压紧螺孔和压紧螺钉分别与压紧框的背面和固定座正面的外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背面的两侧均与U型挂载条正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U型挂载条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均与橡胶垫片的正面相接触,所述橡胶垫片的背面与U型夹紧条正面的顶端和底端相接触,且U型夹紧条正面的顶端和底端通过锁紧栓孔、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分别与橡胶垫片的背面、U型挂载条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车载控制台正面的一侧设置有启动键,且车载控制台正面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触摸显示屏背面的中心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且触摸显示屏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数据分析模块和信号接收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触摸显示屏背面的四角分别设置有策略规划模块、策略执行模块、通讯传输模块和通讯接收模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位采集盒正面的中心和顶端分别设置有信号发送器和双目深度相机,且多位采集盒正面的底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红外线循迹传感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位采集盒正面的一侧设置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且多位采集盒正面的另一侧设置有单线激光雷达。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紧螺孔均匀开设在防护罩、压紧框和固定座的正面外缘,且压紧螺孔的内部嵌装有压紧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未经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8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