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应用的工作流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8500.2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2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阳朋;李耀;田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众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G06F9/54;G06F1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2 | 代理人: | 李龙 |
地址: | 432200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工作流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跨应用的工作流处理方法。主旨在于解决微服务系统中跨应用的工作流应用和节点之间传输、共享数据问题。主要方案包括,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将管理该微服务系统中其他所有微服务应用节点的工作流相关的工作量调度和流程处理;当用户在各个微服务应用节点上对流程进行操作后,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会将新的流程定义文件在微服务系统中进行广播;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为微服务应用节点提供的流程引擎会自动将上一个微服务应用节点的工作流节点的任务数据传输至下一个微服务应用节点的对应的工作流节点,然后所述的下一微服务应用节点的流程引擎进行工作流任务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跨应用的工作流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作流平台致力于解决单个应用内流程流转和流程控制问题,其提供一套基于本地的工作流开发组件,开发完成的工作流定义文件以及节点数据均保存在应用本地的数据库。流程触发和流转时,本地的工作流引擎会读取本地数据库的流程定义文件进行流程控制、节点之间的数据也是通过本地应用进行传输。
传统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流平台技术只能服务于单个应用本身,不支持跨应用的工作流。当前银行IT建设紧随互联网技术的脚本在发展,微服务架构在银行也得到广泛应用,以贷款业务为例,在传统的流程中,贷款的授信审批、合同审批、放款审批均在一个系统中完成,因此传统的工作流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工作流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微服务架构中,随着应用的服务拆分,贷款的授信审批、合同审批、放款审批被放到不同的应用中来处理,针对这种场景,由于传统的工作流技术将流程文件和流程节点中间数据均封装在应用本身,无法通过微服务的注册中心等组件在不同的应用和节点之间传输、共享数据,所以其本身无法很好的适用于以上微服务的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旨在于解决微服务系统中跨应用的工作流应用和节点之间传输、共享数据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跨应用的工作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微服务系统中部署一个单独的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该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将管理该微服务系统中其他所有微服务应用节点的工作流相关的工作量调度和流程处理;
步骤2:当用户在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上对流程进行新增、修改、删除动作后,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会将新的流程定义文件在微服务系统中进行广播,由其他微服务应用节点进行接收和处理;
步骤3:对于微服务应用节点的工作流,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为微服务应用节点提供的流程引擎会自动将上一个微服务应用节点的工作流节点的任务数据传输至下一个微服务应用节点的对应的工作流节点,然后所述的下一微服务应用节点的流程引擎进行工作流任务的处理;
步骤4:各个微服务应用节点处理完工作流后,流程引擎会将相关状态异步发送给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收集到工作流状态后进行整理存档,用户可以在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对流程进行事后回溯和实时监控。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具体包括:
步骤1.1: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作为一个单独的服务发布到微服务系统,同时将该服务注册到微服务的注册中心,用于工作流服务查找和调用;
该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实现如下:
1.1.1.统一管理工作流流程定义和节点规则设置视图,统一存储和管理流程定义文件;
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提供独立的web管理台,用户在管理台通过拖拽、修改配置的方式来配置工作流,配置时需要设置各个工作流节点的调用逻辑和各个工作流节点所在的服务名;配置完成后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会生成流程定义文件;流程定义文件创建成功后首先会保存在工作流微服务管理节点的内存数据库中,然后再同步给相关的微服务应用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众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众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8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