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9111.1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7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韦睿;张吉利;丛日征;于宏影;王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51/00 | 分类号: | A01D51/0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针叶 树种 实收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涉及针叶树松塔采收过程中所采收的种实杂质分离及采收人员人身防护的技术领域,包括套设于针叶树的主树干中部的支撑骨架、设于所述支撑骨架下方的种实收集器和安装在所述支撑骨架上方的种实接收罩,解决了针叶树松塔采收人员的安全问题和种实难以携带及收集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带有沟槽的充气垫和带有弹簧装置和震荡装置的种实收集器,有效降低了采收人员在不慎跌落后受到的伤害,有效地对掉落的松果进行收集,防止丢失的同时对掉落进种实收集盒内的杂质进行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叶树松塔采收过程中所采收的种实杂质分离及采收人员人身防护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东北林区的多数种子园中,针叶树种实的收集工作主要以人工爬树取松塔为主,但该地区的针叶树中成熟林的树体或纤细高直或壮硕挺拔,以小兴安岭地区30年生樟子松中龄林为例,其平均树高为16m、平均胸径17cm、平均枝下高7.7m;而红松成熟林树高可达50m、胸径1m。且针叶树基本为异花授粉、雌花多分布于树体中上部,因此随着树龄的增加,松塔生长位置增高,采种工作越发困难。此外未经疏枝的林木,其下部多有枯枝及近剥落树皮,人工攀爬过程中常会出现踩空、踩滑等问题,从而造成人员滑落的危险,加之采塔操作多在树中上部进行,坠落风险极大,在东北林区每年都会有因采收松塔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发生。
此外在现有的爬树采塔过程中,爬树人员或将采集种实置于随身携带网兜或背筐中,或将松塔打落而后下树捡拾收集,前者在采收过程中随着采集种实增多,负重增大导致采收人员在攀爬过程中越发行动不便,后者在下树寻塔的过程中常会造成种实丢失,且在实际操作中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包括:套设于针叶树的主树干中部的支撑骨架1、设于所述支撑骨架1下方的种实收集器2和安装在所述支撑骨架1上方的种实接收罩3,其中,所述种实接收罩3上设有若干具有减震效果的充气垫4,所述种实收集器2上设有便于种实收集及分拣的弹簧装置5和震荡装置6。
上述的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支撑圆环11及若干环绕所述支撑圆环11外围连接的支撑杆12,每个所述支撑杆12的中部和一条绑缚带7连接,所述支撑骨架1通过另一条绑缚带7绑缚在针叶树的主树干中部。
上述的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其中,若干所述充气垫4呈圆周阵列,充气垫4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充气口41。
上述的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种实收集器2包括两个相正对设置的种实收集盒主体21,每个所述收集盒主体2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所述弹簧装置5,每个所述收集盒主体21的一端设有一个所述震荡装置6。
上述的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收集盒主体21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收集门22,所述收集门22和所述收集盒主体21通过合页23可操作地转动连接。
上述的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弹簧装置5和水平方向呈一夹角。
上述的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其中,两个种实收集盒主体21通过至少两个卡勾24连接。
上述的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其中,沿所述种实收集器2上侧的外围设有多个挂钩25。
上述的具有除杂功能的针叶树种实收集防护装置,其中,沿所述支撑圆环11下侧的外围设有若干圆环13,每个所述圆环13和一个所述挂钩25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未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9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地空一体化协同作业的机器人巡检系统
- 下一篇:寰椎侧块假体